黑河莺落峡站径流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The Study on Affecting Factors of Runoff Changes at Yingluoxia Station of Heihe River
查看参考文献28篇
文摘
|
以黑河干流出山口径流控制站莺落峡水文站1960-2004年45年的径流序列为基础数据,采用相关分析、交叉谱分析、统计规律分析、降水-径流双累积曲线法等研究了全球变化、太阳黑子活动、ENSO循环和下垫面变化对黑河干流出山径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全球变化对莺落峡站径流变化影响较大;②莺落峡站年径流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两序列在2年和3.3年两个振动周期上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但在这两个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的振动周期上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周期波动变化都落后于莺落峡站年径流的周期波动变化;③ENSO循环对莺落峡站年径流变化有一定的影响,但是,El Nino事件和La Nina事件对莺落峡站年径流的影响时间持续较短,对事件发生当年的径流变化影响较大,对事件发生次年的径流变化影响较小;④流域下垫面变化对莺落峡站年径流量的变化影响较小. |
其他语种文摘
|
Based on the runoff data covering 45 years at Yingluoxia Station at the main stream of the Heihe River,this paper studied the global change,sunspot activity,ENSO cycle and underlying surface variation affecting the change of mountainous runoff at the main stream of the Heihe River using correlation analysis,cross-spectrum analysis,statistical law analysis and precipitation-runoff double mass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ed that:(1) The global change had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runoff of Yingluoxia Station;(2) The runoff of Yingluoxia Station and the number of sunspots were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vibration periods of 2 and 3.3 years,but vibration period change of the number of sunspots lagged behind the runoff of Yingluoxia Station;(3) The ENSO cycle had some influence on the runoff of Yingluoxia Station,while the influence of El Nino and La Nina sustained shortly,which could only exert some effect on the runoff of Yingluoxia Station when they occurred obviously,but they affected the next year's runoff weakly;(4) The underlying surface variation had a weak influence on the runoff of Yingluoxia Station. |
来源
|
地理科学进展
,2010,29(2):166-172 【核心库】
|
关键词
|
黑河
;
径流变化
;
影响因素
;
太阳黑子
;
ENSO循环
|
地址
|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
语种
|
中文 |
文献类型
|
研究性论文 |
ISSN
|
1007-6301 |
学科
|
农业基础科学 |
基金
|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
;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
;
甘肃省生态经济学省级重点学科资助项目
;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学生学术科研基金
|
文献收藏号
|
CSCD:3836065
|
参考文献 共
28
共2页
|
1.
赵雪花.
河川径流演变规律的挖掘与识别技术,2005
|
CSCD被引
9
次
|
|
|
|
2.
赵雪花. 黄河上游径流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自然科学进展,2004,14(6):700-704
|
CSCD被引
16
次
|
|
|
|
3.
施嘉炀.
水资源综合利用,1995
|
CSCD被引
13
次
|
|
|
|
4.
李占玲. 雅鲁藏布江流域径流特性变化分析.
地理研究,2008,27(2):353-361
|
CSCD被引
18
次
|
|
|
|
5.
康尔泗. 西北十旱区内陆河流域出山径流变化趋势对气候变化响应模型.
中国科学(D辑),1999,29(增刊,1):47-54
|
CSCD被引
48
次
|
|
|
|
6.
丁永建. 祁连山中部地区 40a来气候变化及其对径流的影响.
冰川冻土,2000,22(3):193-199
|
CSCD被引
77
次
|
|
|
|
7.
蓝永超. 黑河出山径流量年际变化特征和趋势研究.
冰川冻土,1999,21(1):49-53
|
CSCD被引
41
次
|
|
|
|
8.
蓝永超. 黑河流域水资源动态变化及其趋势的灰色Markov链预测.
中国沙漠,2003,23(4):435-440
|
CSCD被引
22
次
|
|
|
|
9.
李栋梁. 黑河流量和祁连山气候的年代际变化.
高原气象,2003,22(2):104-110
|
CSCD被引
60
次
|
|
|
|
10.
李栋梁. 黑河流量对祁连山气候年代际变化的响应.
中国沙漠,2004,24(4):385-391
|
CSCD被引
37
次
|
|
|
|
11.
张凯. 黑河流域气候变化的水文水资源效应.
资源科学,2007,29(1):77-83
|
CSCD被引
26
次
|
|
|
|
12.
李林. 黑河上游地区气候变化对径流量的影响研究.
地理科学,2006,26(1):40-46
|
CSCD被引
55
次
|
|
|
|
13.
曹玲. 黑河洪峰变化及其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7,25(2):230-234
|
CSCD被引
4
次
|
|
|
|
14.
王钧. 黑河流域近60年来径流量变化及影响因素.
地理科学,2008,28(1):83-88
|
CSCD被引
70
次
|
|
|
|
15.
杨明金. 黑河流域1950年~2004年出山径流变化规律分析.
资源科学,2009,31(3):413-419
|
CSCD被引
25
次
|
|
|
|
16.
宁宝英. 黑河流域水资源研究进展.
中国沙漠,2008,28(6):1180-1185
|
CSCD被引
35
次
|
|
|
|
17.
施雅风. 中国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特征和趋势探讨.
第四纪研究,2003,23(2):152-164
|
CSCD被引
594
次
|
|
|
|
18.
施雅风.
中国西北地区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问题的评估,2003
|
CSCD被引
101
次
|
|
|
|
19.
陈仁升. 黑河出山径流的非线性特征分析.
冰川冻土,2002,24(3):292-298
|
CSCD被引
12
次
|
|
|
|
20.
徐国昌. 我国西部降水量的准三年周期.
高原气象,1982,1(2):11-16
|
CSCD被引
50
次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