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用相位平滑伪距和最小二乘曲面函数建立西安市区域电离层延迟模型
Establishment of Regional Ionospheric Delay Model in Xi'an Based on Phase Smoothing Pseudo-Range and LS Surface Function
查看参考文献8篇
文摘
|
利用相位平滑伪距观测值,并采用附有限制条件的序贯最小二乘曲面拟合方法,研究构建了西安区域电离层延迟模型.该模型的内符合平均精度为6.9 cm,外符合平均精度为8.8 cm,通过与全球格网电离层延迟模型计算的电子含量进行对比,并将两种模型进行单频PPP定位测试.结果显示,区域电离层延迟模型的精度明显优于格网电离层延迟模型的精度 |
其他语种文摘
|
With phase smoothing pseudo-range observed value,a regional ionospheric delay model is established by sequential least squares surface fitting with restrictive conditions. As a result, the average inner precision of the model is 6.9 cm, while the average outer precision is 8.8 cm. We also compare with the electron content calculated by global grid ionospheric delay model. Single frequency-PPP test of the two models have also don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cision of regional ionospheric delay model is obviously superior to that of global grid ionospheric delay model |
来源
|
武汉大学学报. 信息科学版
,2011,36(2):218-221 【核心库】
|
关键词
|
相位平滑伪距
;
电离层延迟
;
序贯最小二乘
;
电离层延迟模型
|
地址
|
长安大学地测学院, 西安, 710054
|
语种
|
中文 |
文献类型
|
研究性论文 |
ISSN
|
1671-8860 |
学科
|
测绘学 |
基金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国家863计划
|
文献收藏号
|
CSCD:4137180
|
参考文献 共
8
共1页
|
1.
霍星亮.
基于GNSS的电离层形态监测与延迟模型研究,2008
|
CSCD被引
11
次
|
|
|
|
2.
韩玲.
区域GPS电离层TEC监测,建模和应用,2006
|
CSCD被引
1
次
|
|
|
|
3.
蔡昌盛. 利用GPS组合观测值建立区域电离层模型研究.
测绘工程,2003,12(1):13-16
|
CSCD被引
8
次
|
|
|
|
4.
蔡昌盛. 利用GPS监测电离层总电子含量的季节性变化.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6,31(5):451-453
|
CSCD被引
22
次
|
|
|
|
5.
魏子卿.
GPS相对定位的数学模型,1998
|
CSCD被引
130
次
|
|
|
|
6.
刘经南.
广域差分GPS原理和方法,1999
|
CSCD被引
50
次
|
|
|
|
7.
章红平.
基于地基GPS的中国区域电离层监测与延迟改正研究,2006
|
CSCD被引
72
次
|
|
|
|
8.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测量平差学科组.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2001
|
CSCD被引
1
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