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BF模型的广东省土地生态安全时空演变预警研究
Early-warning of Spatiotemporal Evolvement of Land Ecological Secur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 Based on RBF
查看参考文献31篇
文摘
|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土地生态安全预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RBF模型对2000—2016年广东省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与预警研究,同时分析2012年广东省21地级市土地生态安全空间格局。结果表明:(1)广东省土地生态安全水平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2000—2006年处于重警状态,2007—2009年处于高警状态,2010—2012年处于中警状态。2013—2016年,若不出现较大变故,全省土地生态安全将仍保持这一发展趋势,平稳中略有上升,仍处于中警状态;(2) 2012年广东省土地生态安全基本上呈粤北、粤西警情高,珠三角和粤东警情低的格局;(3)影响广东省土地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灾害受灾面积比重、公路密度、建成区面积比重、人均GDP、经济密度、农民人均纯收入、自然保护区面积比重等,这些是今后调控的重点。 |
其他语种文摘
|
Based on a pressure-status-response (PSR) model,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land ecological security early-warning was built. And then the entropy weight and RBF model were used to evaluate and make a prediction for land ecological security development trend of Guangdong Province, meanwhile the spatial variation of eco-secur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 in 2012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are shown as follows: (1) the comprehensive land ecological security index showed the rising trend with fluctuations, and remained in the heavy warning from 2000 to 2006, in the high warning from 2007 to 2009,in the moderate warning from 2010 to 2012,if the serious event didn't existed, comprehensive land ecological security index would keep the same development trend, and still in the moderate warning from 2013 to 2016; (2) the spatial variation of eco-security in 2012 in Guangdong Province showed that the warning degree was high in the northern and western areas of Guangdong Province, and the eastern area and Pearl River Delta were lower than the northern and western areas; (3)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land ecological security of Guangdong Province include the proportion of natural disaster-affected area, road density, the proportion of built-up urban area,per capita GDP, economic density,per capita net income of farmers, the proportion of nature reserves, which will be the focus of land ecological security regulation in the future. |
来源
|
水土保持研究
,2015,22(3):217-224 【扩展库】
|
关键词
|
熵权法
;
土地生态安全
;
预警
;
广东省
|
地址
|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广州, 510640
|
语种
|
中文 |
文献类型
|
研究性论文 |
ISSN
|
1005-3409 |
学科
|
社会科学总论 |
基金
|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猪-沼-果循环农业模式在粤西山区应用示范研究”
|
文献收藏号
|
CSCD:5421165
|
参考文献 共
31
共2页
|
1.
杨京平.
生态安全的系统分析,2002
|
CSCD被引
66
次
|
|
|
|
2.
张建新. 湖南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安全评价.
湖南地质,2002,21(2):119-121
|
CSCD被引
30
次
|
|
|
|
3.
曹新向. 区域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生态安全研究.
水土保持学报,2004,18(2):192-195
|
CSCD被引
40
次
|
|
|
|
4.
高桂芹. 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以山东省枣庄市中区为例.
水土保持研究,2005,12(5):271-273
|
CSCD被引
33
次
|
|
|
|
5.
张小虎. 黑龙江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1):88-93
|
CSCD被引
54
次
|
|
|
|
6.
李静. 聊城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水土保持通报,2011,31(2):198-202
|
CSCD被引
12
次
|
|
|
|
7.
罗婷文. 生态环境预警研究进展及在土地领域的应用.
现代经济信息,2011(8):202-204
|
CSCD被引
2
次
|
|
|
|
8.
李凤全. 半干旱地区土地盐碱化预警研究——以吉林省西部土地盐碱化预警为例.
水土保持通报,2002,22(1):57-59
|
CSCD被引
19
次
|
|
|
|
9.
陈浩. 荒漠化地区生态安全评价-以首都圈怀来县为例.
水土保持学报,2003,17(1):58-62
|
CSCD被引
30
次
|
|
|
|
10.
葛向东.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监测和预警研究.
自然资源学报,2002,17(1):35-41
|
CSCD被引
34
次
|
|
|
|
11.
李新举. 基于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的黄河三角洲土壤质量预警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2006,22(8):32-37
|
CSCD被引
10
次
|
|
|
|
12.
张军以. 基于PSR模型的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中国环境科学,2011,31(6):1039-1044
|
CSCD被引
64
次
|
|
|
|
13.
孟兆鑫. 沱江流域生态安全预警及其生态调控对策.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9,25(2):1-8
|
CSCD被引
12
次
|
|
|
|
14.
张凤太. 基于熵权灰色关联分析的城市生态安全评价.
生态学杂志,2008,27(7):1249-1254
|
CSCD被引
58
次
|
|
|
|
15.
杜巧玲. 黑河中下游绿洲生态安全变化分析.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1(2):273-281
|
CSCD被引
4
次
|
|
|
|
16.
邓爱珍. 鄱阳湖区土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28(5):787-792
|
CSCD被引
8
次
|
|
|
|
17.
鲍艳. 主成分聚类分析在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农业工程学报,2006,22(8):87-90
|
CSCD被引
48
次
|
|
|
|
18.
孙奇奇.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哈尔滨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水土保持研究,2012,19(1):234-238
|
CSCD被引
33
次
|
|
|
|
19.
张虹波. 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的物元模型构建及应用.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7,33(2):222-229
|
CSCD被引
26
次
|
|
|
|
20.
李明月. 基于BP神经网络方法的城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以广州市为例.
经济地理,2011,31(2):289-293
|
CSCD被引
45
次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