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关于我们

返回检索结果

西北干旱区间歇性河流与含水层水量交换研究进展与展望
Progress and prospect of research on water exchange between intermittent rivers and aquifers in arid regions of northwestern China

查看参考文献138篇

王平  
文摘 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河水温度对干旱区宽浅型河床渗透系数影响的定量研究”,并梳理了其他相关研究,总结了中国西北干旱区间歇性河流与含水层水量交换研究所面临的基础科学问题及当前所取得的研究进展。主要结论为:以宽浅型沙质河床为基本特征的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下游河流,其河床每年经历数次干湿交替与冻融过程。受河水温度与河流水动力条件的影响,河床作为河流与含水层相互作用的重要界面,其渗透性能具有高度时空变异性,已成为河水与地下水水量交换研究的难点与热点。分析指出,在环境变化和当前交叉学科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以河流与含水层相互作用为核心的潜流带水文学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其他语种文摘 Incorporating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supported project "Quantifying the effect of river water temperature on riverb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of broad-shallow rivers in the arid area" (No. 41301025),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basic scientific issues and the current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field of water exchange between intermittent rivers and aquifers in arid areas of northwestern China. Riverbed at the lower reaches of rivers in the arid regions of northwestern China is shallow, wide, and sandy. Such riverbed experiences several dry/wet alternations and freezing-thawing process each year.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river temperature and river flow conditions, the riverbed as an important interface of river-aquifer systems exerts significant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bility, which has become a key issue in understanding surface water and groundwater exchange. Hyporheic zone hydrology, which focuses on river-aquifer interaction, is facing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under the current changing environment and rapidly developing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来源 地理科学进展 ,2018,37(2):183-197 【核心库】
DOI 10.18306/dlkxjz.2018.02.002
关键词 地表水—地下水转化 ; 河床渗透系数 ; 水文过程 ; 干旱区
地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01

语种 中文
文献类型 综述型
ISSN 1007-6301
学科 地球物理学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会合作与交流项目
文献收藏号 CSCD:6171409

参考文献 共 138 共7页

1.  程国栋.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进展. 地球科学进展,2014,29(4):431-437 CSCD被引 52    
2.  杜尧. 潜流带水文-生物地球化学:原理、方法及其生态意义. 地球科学,2017,42(5):661-673 CSCD被引 15    
3.  冯斯美. 河流潜流带渗透系数变化研究进展.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3,11(3):123-126 CSCD被引 4    
4.  何志斌. 河床水力传导度及其各向异性的测定. 水科学进展,2007,18(3):351-355 CSCD被引 2    
5.  胡立堂. 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作用及集成模型研究. 水利学报,2007,38(1):54-59 CSCD被引 33    
6.  黄丽. 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在黑河中游地表水与地下水转换研究中的应用.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2,39(2):1-6 CSCD被引 12    
7.  靳孟贵. 脱节型河流与地下水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水科学进展,2017,28(1):149-160 CSCD被引 7    
8.  刘传琨. 基于温度信息的地表-地下水交互机制研究进展.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4,41(5):5-10,18 CSCD被引 4    
9.  刘登峰. 基于生态水文耦合模型的塔里木河下游人工输水优化方案研究. 水力发电学报,2014,33(4):51-59 CSCD被引 4    
10.  马瑞. 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的温度示踪与模拟研究进展. 地质科技情报,2013,32(2):131-137 CSCD被引 22    
11.  庞忠和. 新疆水循环变化机理与水资源调蓄. 第四纪研究,2014,34(5):907-917 CSCD被引 17    
12.  束龙仓. 美国内布拉斯加州普拉特河河床沉积渗透系数的现场测定. 水科学进展,2002,13(5):629-633 CSCD被引 12    
13.  束龙仓. 河流-含水层系统中水文要素的变化过程分析.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1(3):251-254 CSCD被引 6    
14.  束龙仓. 考虑参数不确定性的地表水与地下水交换量的计算方法.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8,35(5):68-71 CSCD被引 7    
15.  宋进喜. 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埃尔克霍恩河河床沉积物渗透系数深度变化特征. 科学通报,2009,54(24):3892-3899 CSCD被引 12    
16.  宋进喜. 河流潜流带颤蚓生物扰动对沉积物渗透性的影响研究. 环境科学学报,2014,34(8):2062-2069 CSCD被引 6    
17.  王根绪. 长江源区高寒生态与气候变化对河流径流过程的影响分析. 冰川冻土,2007,29(2):159-168 CSCD被引 35    
18.  王平. 额济纳绿洲浅层地下水动态监测研究及其进展. 第四纪研究,2014,34(5):982-993 CSCD被引 8    
19.  吴志伟. 地下水温度示踪理论与方法研究进展. 水科学进展,2011,22(5):733-740 CSCD被引 25    
20.  徐斅祖. 冻土物理学,2001 CSCD被引 19    
引证文献 8

1 王平 西伯利亚淡水资源格局与合作开发潜力分析 资源科学,2018,40(11):2186-2194
CSCD被引 5

2 李泽华 南岭山地森林流域退水规律及影响因素 热带地理,2022,42(3):481-489
CSCD被引 1

显示所有8篇文献

论文科学数据集
PlumX Metrics
相关文献

 作者相关
 关键词相关
 参考文献相关

版权所有 ©2008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政编码:100190 联系电话:(010)82627496 E-mail:cscd@mail.las.ac.cn 京ICP备05002861号-4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2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