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及区域格局分析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Spatial Pattern of Regional Urbanization Level in Henan
查看参考文献25篇
文摘
|
根据城市化的内涵构建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目标决策TOPSIS法结合信息熵赋权法,对河南2001-2009年各地市的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继而采用ESDA-GIS方法,对河南城市化综合水平的地域空间格局演化特征进行探讨。研究表明,河南各地市城市化综合水平虽然自2001年以来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但地市间城市化水平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均呈拉大趋势;城市化热点地区在空间上表现出由集中分布向随机分布的演变态势,但整体上仍呈现出以中原城市群地区为核心的热点区和以外围地市为冷点区的核心—边缘型空间格局,由此认为着力推进边缘化传统农区的城市化进程是实现河南城市化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 |
其他语种文摘
|
Based on the urbanization connotation,an indicator system for evaluating urbanization level is put forward to reflect the urbanization levels and distinctions of the districts in Henan Province.By the entropy weighted 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 method(TOPSIS),the synthetic urbanization level is evaluated for the period from 2001 to 2009 in Henan,and then,the evolvement of spatial pattern from 2001 to 2009 of the urbanization level is also probed deeply by the 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 method(ESDA).Results show that the synthetic urbanization level has been enhanced continuously since 2001,and the extent of urbanization has been extending continuously too.Although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urbanization hotspot areas has been evolved from concentration to random,the core-periphery spatial pattern composed of central plain urban agglomeration and borderline regions is greatly remarkable.The evaluation and spatial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integrated urbanization level is beneficial to identifying the timing sequence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ization process in Henan Province,but also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to the urbanization policy making.And at last,it is considered that great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promote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in the marginal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areas in Henan,which will play a key role in coordinating regional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
来源
|
地理科学进展
,2011,30(8):978-985 【核心库】
|
关键词
|
熵权TOPSIS法
;
城市化综合评价
;
区域格局
;
河南省
|
地址
|
1.
商丘师范学院环境与规划系, 商丘, 476000
2.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南京, 210046
|
语种
|
中文 |
ISSN
|
1007-6301 |
学科
|
自然地理学 |
基金
|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
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
|
文献收藏号
|
CSCD:4300175
|
参考文献 共
25
共2页
|
1.
阎小培. 20世纪90年代中国城市发展空间差异变动分析.
地理学报,2004,59(3):437-445
|
CSCD被引
30
次
|
|
|
|
2.
沈建法. 1982年以来中国省级区域城市化水平趋势.
地理学报,2005,60(3):607-614
|
CSCD被引
20
次
|
|
|
|
3.
管卫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水平发展的区域差异研究.
中国软科学,2008(9):74-81
|
CSCD被引
3
次
|
|
|
|
4.
张立. 1980年代以来我国区域城市化差异的演变.
城市规划,2010,34(5):9-17
|
CSCD被引
2
次
|
|
|
|
5.
张善余. 我国区域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差异分析.
人口学刊,2002,24(5):37-42
|
CSCD被引
13
次
|
|
|
|
6.
文余源. 中国城市化水平地区差异及其变动.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24(5):25-29
|
CSCD被引
12
次
|
|
|
|
7.
马晓东. 江苏省城市化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化.
经济地理,2007,27(5):783-786
|
CSCD被引
2
次
|
|
|
|
8.
刘艳军. 区域中心城市城市化综合水平评价研究.
经济地理,2006,26(2):225-229
|
CSCD被引
10
次
|
|
|
|
9.
郑文升. 1997年以来中国副省级城市区域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空间差异.
经济地理,2007,27(2):256-259
|
CSCD被引
23
次
|
|
|
|
10.
王学山. 人口城镇化水平测定方法的改进.
经济地理,2001,21(3):315-318
|
CSCD被引
5
次
|
|
|
|
11.
张云彬. 安徽省区域城市化综合水平评价和类型分析.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0(5):598-602
|
CSCD被引
1
次
|
|
|
|
12.
庞瑞秋. 吉林省城市化综合水平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驱动因素.
经济地理,2007,27(6):927-931
|
CSCD被引
6
次
|
|
|
|
13.
欧向军. 区域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及其理想动力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地理研究,2008,27(5):993-1002
|
CSCD被引
130
次
|
|
|
|
14.
陈明星. 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测度及其动力因子分析.
地理学报,2009,64(4):387-398
|
CSCD被引
342
次
|
|
|
|
15.
杨玉中. 基于熵权的TOPSIS供应商选择方法.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6,26(1):31-35
|
CSCD被引
20
次
|
|
|
|
16.
王芳镜. 基于熵权 TOPSIS 法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及其行业差异分析.
研究与发展管理,2009,21(6):68-74
|
CSCD被引
3
次
|
|
|
|
17.
赵抗南. 基于TOPSIS法的区域创新系统的有效性评价.
世界地理研究,2009,18(2):71-75
|
CSCD被引
2
次
|
|
|
|
18.
徐永智. 基于改进的TOPSIS法的东部省市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
科技管理研究,2009(8):173-175
|
CSCD被引
2
次
|
|
|
|
19.
陈鑫. 基于TOPSIS法的区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及比较研究.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15):131-134
|
CSCD被引
3
次
|
|
|
|
20.
张洪. 基于IEW&TOPSIS法的城市旅游业竞争力评价.
经济地理,2009,29(12):2044-2049
|
CSCD被引
9
次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