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通道及其对中国地缘环境影响
Indian Ocean Passages and their geopolitical impacts on China
查看参考文献20篇
文摘
|
印度洋通道是中国获取能源和其他资源、出口工业产品并同南亚、西亚、非洲和欧洲国家交流合作的生命线。随着中美关系和中国周边地缘态势的深刻变化,中国需要积极谋划逐渐降低对传统的南海-马六甲海峡通道的依赖,建设新的印度洋通道,从而降低自身的地缘环境风险,并由此优化国内经济发展布局,推动西南沿边地区进一步开发与开放,并提升中国同印度洋沿岸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水平。本研究从通道的定义和特征出发,梳理了现有及潜在的印度洋通道,比较分析了各条通道的战略意义、前景及地缘环境影响,从而为中国的印度洋战略构建和“一带一路”倡议推进提供新的视角和见解。 |
其他语种文摘
|
The Indian Ocean Passages (IOPs) have been regarded as the lifeline for China's energy and resources access, trade, as well as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with South and West Asian, African, and European countries. With the reshuffle of geopolitical power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and the shift of China's geopolitical position with its neighbors, China is in great need of reducing its dependence on the traditional IOPs through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the Malacca Strait and exploring alternative IOPs to leverage its geopolitical risks in these regions, improve domestic economic development pattern, push for further openingup and development in the border areas in Southwest China provinces, and promote cooperations with Indian Ocean countries. This study offered a preliminary definition and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passage, summarized current and potential passages in the Indian Ocean, analyzed the strategic value, future prospect, and geopolitical impacts of potential passages for China, and provided novel perspectives and insights for the building of China's Indian Ocean strategy as well a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
来源
|
地理科学进展
,2018,37(11):1510-1520 【核心库】
|
DOI
|
10.18306/dlkxjz.2018.11.007
|
关键词
|
印度洋通道
;
一带一路
;
地缘环境
;
马六甲海峡
|
地址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100101
|
语种
|
中文 |
文献类型
|
研究性论文 |
ISSN
|
1007-6301 |
学科
|
社会科学总论 |
基金
|
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
|
文献收藏号
|
CSCD:6401425
|
参考文献 共
20
共1页
|
1.
陈继东.
西藏开拓南亚市场及其特殊性研究,2003
|
CSCD被引
1
次
|
|
|
|
2.
陈利君.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与"一带一路"建设.
东南亚南亚研究,2015(4):54-62,109
|
CSCD被引
2
次
|
|
|
|
3.
谷树忠.
中国资源报告:新时期中国资源安全透视,2010
|
CSCD被引
3
次
|
|
|
|
4.
郭业洲.
"一带一路"跨境通道建设研究报告(2016),2016
|
CSCD被引
1
次
|
|
|
|
5.
国家发改委.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2015
|
CSCD被引
3
次
|
|
|
|
6.
李大陆. 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经济合作的地缘战略意义.
兰州学刊,2012(12):181-186
|
CSCD被引
2
次
|
|
|
|
7.
李国选. 南海问题与中国南部地缘安全.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0(4):42-48
|
CSCD被引
1
次
|
|
|
|
8.
李剑. 印度洋海权格局与中国海权的印度洋拓展.
太平洋学报,2014,22(5):68-76
|
CSCD被引
2
次
|
|
|
|
9.
刘卫东. “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科学问题.
地理科学进展,2015,34(5):538-544
|
CSCD被引
166
次
|
|
|
|
10.
陆大道.
区位论及区域研究方法,1988
|
CSCD被引
49
次
|
|
|
|
11.
陆大道. 关于加强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研究的思考.
地理学报,2013,68(6):723-727
|
CSCD被引
108
次
|
|
|
|
12.
陆卓明.
世界经济地理结构,2010
|
CSCD被引
2
次
|
|
|
|
13.
毛汉英. 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和对策.
地理科学进展,2014,33(3):289-302
|
CSCD被引
51
次
|
|
|
|
14.
钱忠礼. 马六甲海峡安全机制及其特征分析.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0(3):118-125
|
CSCD被引
2
次
|
|
|
|
15.
任佳. 构建新南方丝绸之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云南社会科学,2014(3):1-6
|
CSCD被引
2
次
|
|
|
|
16.
史春林. 马六甲海峡安全问题与中国战略对策.
新东方,2014(2):6-11
|
CSCD被引
1
次
|
|
|
|
17.
宋德星. "21世纪之洋":地缘战略视角下的印度洋.
南亚研究,2009(3):31-45
|
CSCD被引
2
次
|
|
|
|
18.
唐翀. 马六甲海峡安全问题与中国的政策选择.
东南亚南亚研究,2012(3):6-12,92
|
CSCD被引
1
次
|
|
|
|
19.
王志民.
开放视域下的中国地缘环境新态势,2013
|
CSCD被引
1
次
|
|
|
|
20.
张芃菲. 印度洋通道安全对中国的重要意义及面临的挑战.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5(1):15-21
|
CSCD被引
1
次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