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市地域空间结构发展框架和发展机制
The development framework and mechanism of Xi'an city's regional spatial structure
查看参考文献21篇
文摘
|
通过分析西安城市发展在地域空间上的不利因素,提出新西安“一核三副”城市发展的主体框架,为城市发展提供新的地域空间,形成布局合理、发展有序、有效保护文物遗址、注重生态建设的簇状城市结构,并从城市之间、关中城市群带、中国中西部北方地区等多个层面探讨西安城市发展机制,提出以旅游商贸、科研文教、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城市运行机制、运行方式、运行环境的国际化为基准,促进城市综合职能的国际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 |
其他语种文摘
|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disadvantageous factors in regional spatial development of Xi'an city, the authors put forward the main urban development framework for New Xi'an, i.e., "One core and three inferior cores" pattern which provides new regional space of urban development. This can form a reasonable layout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The clustering city structure should be formed, which can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otect cultural relics and ruins and can emphasiz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Xi'an city's development mechanism is discussed from different angles such as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cities, Guanzhong urban belt, and the northern part of central and west regions of China. Then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the goal of urban development should be redefined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s of integrated planning, colligated allocation, division of labor and cooperation for the harmonization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tourism economy, urban coneducation and high-tech industry as dominant factors and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urban running mechanism, running modes, and running environment as criterio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urban comprehensive function can be promoted and the goal of leaping over development can be eventually realized. |
来源
|
地理研究
,2002,21(5):627-634 【核心库】
|
关键词
|
城市
;
地域结构
;
发展框架
;
发展机制
|
地址
|
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西安, 710069
|
语种
|
中文 |
文献类型
|
研究性论文 |
ISSN
|
1000-0585 |
学科
|
自然地理学 |
基金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文献收藏号
|
CSCD:988436
|
参考文献 共
21
共2页
|
1.
杨吾扬. 城市的地域结构.
地理研究,1987,6(3):1-8
|
CSCD被引
11
次
|
|
|
|
2.
甄峰. 信息时代空间结构研究新进展.
地理研究,2002,21(2):257-266
|
CSCD被引
42
次
|
|
|
|
3.
王兴中.
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2000
|
CSCD被引
42
次
|
|
|
|
4.
和红星. 古城西安整体环境的协调与分析.
建筑学报,2002,5:49-51
|
CSCD被引
1
次
|
|
|
|
5.
姚蓉. 西安城市国际化条件评析.
人文地理,2000,15(1):73-75
|
CSCD被引
1
次
|
|
|
|
6.
杜跃平. 发挥西安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改革开放“窗口”作用研究.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0(2):12-17
|
CSCD被引
1
次
|
|
|
|
7.
朱小敏. 从上海和西安来看东西部开放城市如何发展高兴技术产业.
经济师,2000,6:37-38
|
CSCD被引
1
次
|
|
|
|
8.
陈东辉. 浅谈西安城市生态建设.
陕西环境,2000,7(1):7-10
|
CSCD被引
2
次
|
|
|
|
9.
谭其骧.
中国历史地图集(第2版).第5册,1985:40,41
|
CSCD被引
1
次
|
|
|
|
10.
王学理.
秦都咸阳,1985:66-91
|
CSCD被引
1
次
|
|
|
|
11.
俞茂宏. 西安大学城发展战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9(3):63-69
|
CSCD被引
1
次
|
|
|
|
12.
西安年鉴编纂委员会.
西安年鉴,1997:86-88
|
CSCD被引
1
次
|
|
|
|
13.
金凤君. 我国航空客流网络发展及其地域系统研究.
地理研究,2001,20(1):31-39
|
CSCD被引
130
次
|
|
|
|
14.
周一星. 从航空运输看中国城市体系的空间网络结构.
地理研究,2002,21(3):276-286
|
CSCD被引
104
次
|
|
|
|
15.
段汉明.
城市学基础,2000:353-356
|
CSCD被引
1
次
|
|
|
|
16.
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1
|
CSCD被引
7
次
|
|
|
|
17.
张复明. 区域性交通枢纽及其腹地的城市化模式.
地理研究,2001,20(1):48-54
|
CSCD被引
9
次
|
|
|
|
18.
庞效民. 90年代我国区域经济合作政策效果分析.
地理研究,1999,18(3):231-239
|
CSCD被引
6
次
|
|
|
|
19.
樊春良(译).
知识经济,1998:126-136
|
CSCD被引
1
次
|
|
|
|
20.
Castells Manuel.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conomic Restructuring, and the Urban-Regional Progress,1989
|
CSCD被引
1
次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