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关于我们

返回检索结果

南海中深层动力格局与演变机制研究进展

查看参考文献123篇

王东晓 1   王强 1   蔡树群 1   尚晓东 1   彭世球 1   舒业强 1   肖劲根 2   谢晓辉 3   张志伟 4   刘志强 5   兰健 4   陈大可 3   薛惠洁 1   王桂华 6   甘剑平 7   解习农 8   张锐 9   陈慧 8   杨庆轩 4  
文摘 南海是连接印度洋-太平洋的最大边缘海,在季风、海峡水交换以及复杂地形影响下,南海环流呈现出独特的三层结构以及远强于大洋的混合特征.理论与观测表明,南海内潮、内孤立波以及强风等过程是强混合的动力来源.在南海强混合作用下,南海发育了活跃的中深层动力系统,一方面促进了南海与大洋之间的水体交换,另一方面调控上层风生环流,使得南海环流显著区别于其他热带与副热带海盆.南海活跃的中深层环流所具有的物质搬运能力又显著影响着南海的地质沉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过程.中国对深海研究持续投入,在南海中深层环流动力学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文章就该方面进行总结,并对南海深海环流未来研究设想进行初步探讨.
来源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2019,49(12):1919-1932 【核心库】
DOI 10.1360/SSTe-2019-0122
关键词 南海中深层环流 ; 湍流混合 ; 多尺度相互作用 ; 深海环流环境效应
地址

1.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301  

2. 天津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 天津, 300072  

3. 国家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杭州, 310012  

4. 中国海洋大学, 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青岛, 266003  

5. 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系, 深圳, 518055  

6. 复旦大学大气科学研究院, 上海, 200438  

7. 香港科技大学数学与环境科学系, 香港, 999077  

8.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海洋学院, 武汉, 430074  

9. 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 厦门, 361102

语种 中文
文献类型 综述型
ISSN 1674-7240
学科 海洋学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  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项目
文献收藏号 CSCD:6644023

参考文献 共 123 共7页

1.  蔡树群. 内孤立波数值模式及其在南海区域的应用,2015 CSCD被引 8    
2.  韩舞鹰. 南海海洋化学,1998 CSCD被引 10    
3.  刘长建. 南海次表层和中层水团年平均和季节变化特征. 海洋与湖沼,2008,39:55-64 CSCD被引 19    
4.  卢著敏. 南海北部中深层细结构混合研究. 热带海洋学报,2009,28:21-28 CSCD被引 3    
5.  邵磊. 南海北部深水底流沉积作用.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7,37:771-777 CSCD被引 48    
6.  汪品先. 南海——我国深海研究的突破口. 热带海洋学报,2009,28:1-4 CSCD被引 23    
7.  王东晓. 南海深层环流与经向翻转环流的研究进展.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6,46:1317-1323 CSCD被引 7    
8.  王晓慧. 基于Argo历史观测的南海海盆尺度中层流场研究. 海洋学报,2018,6:4-17 CSCD被引 1    
9.  肖劲根. 一个考虑潮汐、中尺度涡和地形影响的南海底部环流诊断模型. 海洋学报,2013,35:1-13 CSCD被引 4    
10.  Alford M H. The formation and fate of internal wav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Nature,2015,521:65-69 CSCD被引 80    
11.  Alford M H. Nearinertial internal gravity waves in the ocean. Annu Rev Mar Sci,2016,8:95-123 CSCD被引 25    
12.  Buijsman M C. On the generation and evolution of nonlinear internal wav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J Geophys Res-Oceans,2010,115:C02012 CSCD被引 33    
13.  Cai S Q. An overview of internal solitary wav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Surv Geophys,2012,33:927-943 CSCD被引 55    
14.  Cai S Q. Monthly variation of some parameters about internal solitary wav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Deep-Sea Res Part I-Oceanogr Res Pap,2014,84:73-85 CSCD被引 20    
15.  Cao A. Near-Inertial waves and their underlying mechanisms based on the South China Sea internal wave experiment (2010-2011). J Geophys Res-Oceans,2018,123:5026-5040 CSCD被引 2    
16.  Chao S Y. Assessing the west ridge of Luzon Strait as an internal wave mediator. J Oceanogr,2007,63:897-911 CSCD被引 12    
17.  Chang M H. Energy flux of nonlinear internal waves in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Geophys Res Lett,2006,33:L03607 CSCD被引 14    
18.  Chang Y T. Cold deep water in the South China Sea. J Oceanogr,2010,66:183-190 CSCD被引 12    
19.  Chen H. Deep-water sedimentary system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bottom currents at the intersection of Xisha Trough and Northwest Sub-Basin, South China Sea. Mar Geol,2016,378:101-113 CSCD被引 21    
20.  Chen G. Observed deep energetic eddies by seamount wake. Sci Rep,2015,5:17416 CSCD被引 2    
引证文献 8

1 王雪松 南海东北部深海盆末次冰盛期以来陆源碎屑粒度特征及影响因素 热带海洋学报,2022,41(1):158-170
CSCD被引 2

2 李顺 南海中北部表层沉积硅藻的高分辨空间分布及其与现代环境因子的关系 地学前缘,2020,27(6):241-254
CSCD被引 2

显示所有8篇文献

论文科学数据集
PlumX Metrics
相关文献

 作者相关
 关键词相关
 参考文献相关

版权所有 ©2008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政编码:100190 联系电话:(010)82627496 E-mail:cscd@mail.las.ac.cn 京ICP备05002861号-4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2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