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关于我们

返回检索结果

变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自然地理学--2017全国自然地理学大会述评
Contemporary Chinese physical geography in the context of change: Review of the 2017 National Physical Geography Conference

查看参考文献42篇

刘焱序 1   杨思琪 1   赵文武 1   傅伯杰 1,2 *  
文摘 面对变化中的全球环境以及变化中的学科热点,以“变化背景下自然地理学新发展与新挑战”为主题的第一届全国自然地理学大会于2017年11月20-22日在南京召开。聚焦地理学与可持续发展、自然地理要素与过程集成、空间数据挖掘与系统决策等当代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前沿内容,通过学科前沿理论的凝练,引导自然地理过程研究的继续深化;依托理论与方法创新;在典型流域、区域实现了自然地理过程的初步集成,切实服务于人地耦合视角下的可持续社会决策。深化自然地理学分支学科的过程研究、推进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发展、提升陆地表层系统观测和模拟水平,将有助于进一步巩固自然地理学在地理科学学科体系中的基础学科地位,为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的学科贡献。
其他语种文摘 In the face of the changing global environment and disciplinary hot spots, the first National Physical Geography Conference -with the topic of "New Development and New Challenges of Physical Geography in the Context of Change" - was held in Nanjing on 20- 22 November 2017. The forefront contents of contemporary physical geography research, namely combination of geograp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tegration of physical geographical elements and processes, and system decision with spatial data mining have been the focus. At present, Chinese physical geographers have made the subject theories more concise; deepened the physical geographical process studies; achieved preliminary integration of physical geographical processes in critical regions and basins based on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innovations; and practically supported decision making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oupled social-ecological system. In future research, we should deepen the process research of subdisciplines in physical geograph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 comprehensive physical geography, and improve the observation and simulation of the land surface system. These will further consolidate the position of physical geography as a foundation in geographical sciences, and make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o glob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meet the demands of national key development strategies.
来源 地理科学进展 ,2018,37(1):163-171 【核心库】
DOI 10.18306/dlkxjz.2018.01.017
关键词 自然地理学 ; 人地耦合系统 ; 全球环境变化 ; 国家需求 ; 可持续发展
地址

1.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875  

2.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5

语种 中文
文献类型 综述型
ISSN 1007-6301
学科 自然地理学
基金 中国科学院学部学科发展战略研究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文献收藏号 CSCD:6178184

参考文献 共 42 共3页

1.  蔡运龙. 当代自然地理学态势. 地理研究,2010,29(1):1-12 被引 18    
2.  蔡运龙. 自然地理学研究前沿. 地理学报,2009,64(11):1363-1374 被引 20    
3.  蔡运龙. 中国地理科学的国家需求与发展战略. 地理学报,2004,59(6):811-819 被引 31    
4.  蔡运龙. 中国自然地理学的发展趋势与优先领域. 地理科学,2009,29(5):619-626 被引 20    
5.  陈传康. 自然地理学、地球表层学和综合地理学. 地理学报,1988,43(3):258-264 被引 10    
6.  陈发虎. 丝绸之路与泛第三极地区人类活动、环境变化和丝路文明兴衰.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32(9):967-975 被引 23    
7.  程国栋.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进展. 地球科学进展,2014,29(4):431-437 被引 50    
8.  樊杰. 我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优化配置理论创新与“十三五”规划的应对策略.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1(1):1-12 被引 53    
9.  傅伯杰. 地理学:从知识、科学到决策. 地理学报,2017,72(11):1923-1932 被引 146    
10.  傅伯杰. 新时期地理学的特征与任务. 地理科学,2015,35(8):939-945 被引 81    
11.  郭华东. 科学大数据与数字地球. 科学通报,2014,59(12):1047-1054 被引 69    
12.  黄秉维. 中国綜合自然区划的初步草案. 地理学报,1958,24(4):348-363 被引 52    
13.  冷疏影. 地理科学三十年:从经典到前沿,2016 被引 29    
14.  冷疏影. 陆地表层系统地理过程研究回顾与展望. 地球科学进展,2005,20(6):600-606 被引 22    
15.  李满春. 地理信息技术支持的"多规合一":以常州市新北区为例. 地理信息世界,2017,24(1):14-17,24 被引 3    
16.  李双成. 北京大学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发展与贡献. 地理学报,2017,72(11):1937-1951 被引 4    
17.  李新. 陆地表层系统模拟和观测的不确定性及其控制.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3,43(11):1735-1742 被引 28    
18.  Li X. Characterization, controlling, and reduction of uncertainties in the modeling and observation of land-surface systems.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2014,57(1):80-87 被引 20    
19.  李新.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综合遥感观测联合试验总体设计. 地球科学进展,2012,27(5):481-498 被引 100    
20.  林超. 试论地理学的性质. 地理科学,1981,1(2):97-104 被引 4    
引证文献 5

1 朱阿兴 流域系统综合模拟与情景分析——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的新范式? 地理科学进展,2019,38(8):1111-1122
被引 8

2 陈发虎 近70年来中国自然地理与生存环境基础研究的重要进展与展望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2019,49(11):1659-1696
被引 71

显示所有5篇文献

论文科学数据集
PlumX Metrics
相关文献

 作者相关
 关键词相关
 参考文献相关

版权所有 ©2008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政编码:100190 联系电话:(010)82627496 E-mail:cscd@mail.las.ac.cn 京ICP备05002861号-4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2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