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关于我们

返回检索结果

土地利用的经济生态位分析和耕地保护机制研究
A study on the economic niche of land use theory and mechanisms of cropland conservation

查看参考文献13篇

文摘 土地利用变化包括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强度两个方面,是土地利用类型从低生态位层次向高生态位转变的自组织行为,对不同层次的土地利用生态位进行控制与协调,才能实现一定耕地保有量下土地利用资源场的均衡,而这种均衡正是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以实现的前提,在生态位势理论与系统边界理论的基础上,论文构建了土地利用经济生态位的模型,并以江苏省锡山市为列定量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相互作用的强度,研究显示,经济发达区非农用地与农用地生态位差较大,城市化进程加快,使耕地更易损失。从资源流动的场论分析角度,探讨了建立耕地保护机制的途径和方法,在目前的水平上,把土地利用态位作为土地利用/覆被研究中的一种新方法论更有意义。
其他语种文摘 Land use change is a self-organized behavior of conversion from low niche level to high level, including two aspects of its structure and intensity. Only under the control and concordance with land-use niche in different levels, the balance of its resource field can be kept in certain arable land maintenance. And this balance is the precondition to keep the dynamic balance maintenance of total arable land. On the basis of the niche theory and the system boundary theory, in this paper we made up the model of land-use niche and took the Xishan City, Jiang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 interactive intensities in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cropland loses easily because the niche difference between non-agricultural land and agricultural land is big and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gets fast. At last we discussed an approach to set up mechanisms of cropland conservation using the resource flow field theory. At present level, it is more significant that land use niche is as a new method in LUCC studies.
来源 自然资源学报 ,2002,17(6):677-683 【核心库】
关键词 经济生态位 ; 耕地保护机制 ; 土地利用 ; 利用类型 ; 利用强度 ; 位势理论
地址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江苏, 南京, 210093

语种 中文
文献类型 研究性论文
ISSN 1000-3037
学科 社会科学总论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国土资源部重点项目
文献收藏号 CSCD:1117157

参考文献 共 13 共1页

1.  董瑜. 资源场理论及其在资源流动中的应用. 地理科学,2001,21(5):407-411 被引 28    
2.  蔡运龙. 地理科学,2001,21:106 被引 1    
3.  李平. 我国现阶段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宏观分析. 地理研究,2001,20(2):129-138 被引 187    
4.  王德利. 关于生态场的几点评述. 应用生态学报,2000,11(3):472-476 被引 14    
5.  朱春全. 生态位态热理论与扩充假说. 生态学报,1997,17(3):324-332 被引 92    
6.  张庭伟. 城市规划,2001,25(7):7-14 被引 75    
7.  陈佑启. 城乡交错带人地系统的特征及其演变机制分析. 地理科学,1998,18(5):418-424 被引 13    
8.  严广乐. 边界沉思. 管理科学学报,2000,3(1):79-86 被引 3    
9.  彭补拙. 长江三角洲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自然资源学报,2001,16(4):305-312 被引 59    
10.  葛向东.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监测和预警研究. 自然资源学报,2002,17(1):35-41 被引 34    
11.  葛向东. 耕地存量临界警戒和耕地非农占用成本的警度修正方法初探. 地理科学,2002,22(2):166-170 被引 13    
12.  摆万奇. 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系统分析. 资源科学,2001,23(3):39-41 被引 153    
13.  徐梦洁. 耕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 土壤学报,2001,38(3):275-283 被引 22    
引证文献 30

1 秦建成 山地城镇土地利用的经济生态位分析及持续发展--以重庆市为例 山地学报,2003,21(6):702-706
被引 1

2 倪九派 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时间分异及其动态变化分析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4,26(6):718-722
被引 7

显示所有30篇文献

论文科学数据集
PlumX Metrics
相关文献

 作者相关
 关键词相关
 参考文献相关

版权所有 ©2008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政编码:100190 联系电话:(010)82627496 E-mail:cscd@mail.las.ac.cn 京ICP备05002861号-4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2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