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中超高压变质带中榴辉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查看参考文献21篇
来源
|
矿物学报
,2000,20(3):250 【核心库】
|
关键词
|
超高压变质带
;
榴辉岩
;
稀土地球化学
;
华中地区
|
地址
|
中科院贵阳地球化学所, 矿床地球化学开放实验室, 贵州, 贵阳, 550002
|
语种
|
中文 |
文献类型
|
研究性论文 |
ISSN
|
1000-4734 |
学科
|
地质学 |
基金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
文献收藏号
|
CSCD:690527
|
参考文献 共
21
共2页
|
1.
刘晓春.
博士后研究报告,1995
|
CSCD被引
3
次
|
|
|
|
2.
刘晓春.
博士后研究报告,1995
|
CSCD被引
3
次
|
|
|
|
3.
刘晓春.
地球科学进展,1995(2):148
|
CSCD被引
1
次
|
|
|
|
4.
王清晨.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的地球动力学意义.
中国科学.D,1996,26(3):271
|
CSCD被引
53
次
|
|
|
|
5.
Okay A I.
Eur J Mineral,1989(1):595
|
CSCD被引
192
次
|
|
|
|
6.
Wang X M.
Geology,1989(17):1085
|
CSCD被引
1
次
|
|
|
|
7.
王晓燕. 豫南地区含柯石英榴辉岩的发现.
岩石学报,1993,9(2):181
|
CSCD被引
18
次
|
|
|
|
8.
Wang X.
J Geology,1993(100):231
|
CSCD被引
1
次
|
|
|
|
9.
刘晓春.
博士后研究报告,1995
|
CSCD被引
3
次
|
|
|
|
10.
张儒媛.
岩石学报,1993,9(2):186
|
CSCD被引
8
次
|
|
|
|
11.
叶凯. 青岛仰口榴辉岩中粒间柯石英的发现及其意义.
科学通报,1996,41(15):1407
|
CSCD被引
20
次
|
|
|
|
12.
Xu S.
Science,1992:25680
|
CSCD被引
1
次
|
|
|
|
13.
从柏林. 大别山-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研究的最新进展.
科学通报,1999,44(11):1127
|
CSCD被引
92
次
|
|
|
|
14.
王中刚.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1989
|
CSCD被引
337
次
|
|
|
|
15.
张泽明.
岩石学论文集,1992:197
|
CSCD被引
1
次
|
|
|
|
16.
张勇. 大别山超高压榴辉岩带榴辉岩的特征和变质作用.
岩石学报,1991(3):1
|
CSCD被引
16
次
|
|
|
|
17.
王式--?.
地质论评,1995,41(5):401
|
CSCD被引
1
次
|
|
|
|
18.
刘国惠. 华中榴辉岩域的岩浆型榴辉岩及其形成机制.
地质论评,1997,43(4):356
|
CSCD被引
3
次
|
|
|
|
19.
李曙光.
科学通报,1992,18(4):297
|
CSCD被引
9
次
|
|
|
|
20.
高天山.
安徽地质,1995,5(3):70
|
CSCD被引
1
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