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红枫湖水体理化特征及其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
Effects of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body on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in Hongfeng Lake in Guizhou Province
查看参考文献46篇
文摘
|
为了解红枫湖水体理化特征与浮游植物结构群落变化关系,于2014年1-12月对红枫湖大坝、花鱼洞、后午等采样点进行了月度野外采样监测与室内分析。应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 、藻类丰度与湖泊营养类型的评价标准对红枫湖水体营养状态进行评价,对主要水体理化特征与浮游藻类丰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1)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105种(属),主要为蓝藻、绿藻和硅藻。2)全年藻类丰度呈现出春季、秋季两个峰值,多数月份以蓝藻门的假鱼腥藻(Pseudanabaena sp.)为主,以绿藻门的双对珊藻(Scenedesmus bijugatus) 、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及硅藻门中的小环藻(Cyclotella sp.)为辅。3)红枫湖水体处于中营养-中度富营养化状态。4)相关性分析表明,水温、溶解氧、总氮、透明度是红枫湖藻类丰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为红枫湖水环境保护和富营养化治理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础。 |
其他语种文摘
|
To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ater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in Hongfeng Lake,water samples were monthly collected and analyzed at three sites(DB,HYD,and HW) in 2014. The trophic level index(TLI),algal abundance,and evaluation criteria for lake trophic type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eutrophic level of Hongfeng Lak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the abundance of phytoplankton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1) A total of 105 species(belonging to seven phyla) of phytoplankton were identified in the lake,dominated by cyanobacteria,green algae,and diatom.(2) Algae abundance peaked in spring and autumn,with Pseudanabaena sp. being the dominant specie in most months,followed by Scenedesmus bijugatus,Chlorella vulgaris and Cyclotella sp.(3) The eutrophic level of Hongfeng Lake ranged from mesotrophic to moderate eutrophication.(4) Results of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water temperature,dissolved oxygen,total nitrogen concentration,and water transparency were the major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abundance of algae. Our results provide important scientific foundation for water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eutrophication control in Hongfeng Lake. |
来源
|
生态学杂志
,2020,39(2):517-526 【核心库】
|
DOI
|
10.13292/j.1000-4890.202002.011
|
关键词
|
红枫湖
;
水体理化特征
;
浮游植物
;
相关性分析
|
地址
|
1.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贵阳, 550025
2.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贵阳, 550002
3.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省山地环境信息系统和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 贵阳, 550001
|
语种
|
中文 |
文献类型
|
研究性论文 |
ISSN
|
1000-4890 |
学科
|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
基金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贵州喀斯特科学研究中心联合基金项目
;
广西科技重大专项
;
贵阳市科技项目
|
文献收藏号
|
CSCD:6670471
|
参考文献 共
46
共3页
|
1.
鲍广强. 基于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和BP神经网络的黑河富营养化评价.
水土保持通报,2018,38(1):264-269
|
CSCD被引
10
次
|
|
|
|
2.
陈倩. 贵州百花水库浮游藻类功能群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环境科学研究,2018,31(7):1266-1274
|
CSCD被引
17
次
|
|
|
|
3.
陈作州. 红枫湖水库浮游植物演变( 1980-2006年)和富营养化趋势研究.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10
|
CSCD被引
7
次
|
|
|
|
4.
冯业强. 贵州红枫湖水库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1):6733-6734
|
CSCD被引
4
次
|
|
|
|
5.
高远. 沂河流域浮游植物与水质评价.
湖泊科学,2008,20(4):544-548
|
CSCD被引
17
次
|
|
|
|
6.
贡丹丹. 周期性的温度扰动对藻类群落结构演替的影响.
环境科学,2016,37(6):2149-2157
|
CSCD被引
3
次
|
|
|
|
7.
何爱政. 不同扰动强度对浮游藻类群落结构演替的影响.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5,38(5):53-58
|
CSCD被引
7
次
|
|
|
|
8.
贺蓉. 三峡库区甘井河水域牧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质评价.
水生生物学报,2015,39(5):902-909
|
CSCD被引
4
次
|
|
|
|
9.
胡鸿钧.
中国淡水藻类---系统,分类及生态,2006
|
CSCD被引
4
次
|
|
|
|
10.
黄国佳. 贵州高原红枫湖水库浮游植物功能分组及其时空分布特征.
生态学报,2015,35(17):5573-5584
|
CSCD被引
31
次
|
|
|
|
11.
金相灿.
湖泊富营养化调查规范,1990
|
CSCD被引
277
次
|
|
|
|
12.
孔繁翔. 大型浅水富营养化湖泊中蓝藻水华形成机理的思考.
生态学报,2005,25(3):589-595
|
CSCD被引
383
次
|
|
|
|
13.
况琪军. 湖泊富营养化的藻类生物学评价与治理研究进展.
安全与环境学报,2005,5(2):87-91
|
CSCD被引
226
次
|
|
|
|
14.
李磊. 小关水库夏季浮游植物功能群对富营养化特征的响应.
环境科学,2015,36(12):4436-4443
|
CSCD被引
17
次
|
|
|
|
15.
李林衡.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鄞州区水库富营养化程度.
中国给水排水,2016,32(13):75-78
|
CSCD被引
6
次
|
|
|
|
16.
孟凡丽. 红枫湖流域主要入湖污染物调查与分析评价.
四川环境,2018,37(2):73-77
|
CSCD被引
2
次
|
|
|
|
17.
孟凡丽. 1996年与2016年红枫湖流域NH3-N,TN,TP输入变化与水质响应分析.
环保科技,2018,24(5):4-8
|
CSCD被引
1
次
|
|
|
|
18.
闵文武. 渭河流域浮游植物功能群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环境科学研究,2015,28(9):1397-1406
|
CSCD被引
28
次
|
|
|
|
19.
庞磊. 红枫湖,百花湖水体污染事件调查.
环保科技,2007,13(3):44-48
|
CSCD被引
6
次
|
|
|
|
20.
尚帅.
温度,光照对长江口几种优势藻类生长的影响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17
|
CSCD被引
1
次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