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巨型城市区域视角审视粤港澳大湾区空间结构
Understanding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ga-city region
查看参考文献69篇
文摘
|
粤港澳大湾区是全球高度城市化地区之一。本文引介巨型城市区域理论来审视粤港澳大湾区的空间结构发展,从边界、功能、核心区、区域基础设施4个维度进行分析。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将呈现四大发展趋势:一是去边界化趋势显著,大湾区内部边界地区将快速发展;二是产业区将成为网络化的功能区块,并取代城市成为地区参与全球竞争的基本单元;三是广佛、港深两大核心区将形成;四是轨道公交化趋势,大湾区共享交通枢纽与公服设施。按发展趋势预测,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空间结构将形成“两核+若干功能区”的新格局。 |
其他语种文摘
|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is one of the most urbanized city regions in the world. This study aimed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by applying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mega-city region. We regarded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as a mega-city region and analyzed its spatial structure from four dimensions: intraregional boundaries, functional network, core area, and regional infrastructure integration. Four development trends were identified: (1) Boundary effect is reducing remarkably and border areas will grow rapidly inside the Greater Bay Area. (2) Industrial clusters become functional areas in a functional network, replacing cities to be the basic unit in global competition. (3) Two core areas can be identified, including the Guangzhou-Foshan core area and the Hong Kong-Shenzhen core area. (4) Rail transit station density tends to increase and a global transportation hub is emerging, which make it convenient for people in the Greater Bay Area to share transportation hub and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In the end, the article presents a vision of spatial structure for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concluding that this mega-city region will form a new structure of 'two cores and functional areas.' |
来源
|
地理科学进展
,2018,37(12):1609-1622 【核心库】
|
DOI
|
10.18306/dlkxjz.2018.12.003
|
关键词
|
巨型城市区域
;
粤港澳大湾区
;
区域一体化
;
空间结构
|
地址
|
1.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广州, 510275
2.
中山大学城市化研究院, 广州, 510275
3.
广州中大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州, 510275
|
语种
|
中文 |
文献类型
|
研究性论文 |
ISSN
|
1007-6301 |
学科
|
社会科学总论 |
基金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文献收藏号
|
CSCD:6401434
|
参考文献 共
69
共4页
|
1.
曹宗平. 广东省制造业集聚与转移及其影响因素.
经济地理,2017,37(9):111-117
|
CSCD被引
7
次
|
|
|
|
2.
晁恒. 珠江三角洲地区多中心空间结构的特征及演变.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33(6):12-18
|
CSCD被引
3
次
|
|
|
|
3.
陈慧灵. 跨界道路交通对同城化地区时空联系影响研究:广佛案例.
地理研究,2018,37(3):551-563
|
CSCD被引
9
次
|
|
|
|
4.
陈美玲. 城市群相关概念的研究探讨.
城市发展研究,2011,18(3):5-8
|
CSCD被引
3
次
|
|
|
|
5.
陈修颖. 区域空间结构重构:理论基础、动力机制及其实现.
经济地理,2003,23(4):445-450
|
CSCD被引
16
次
|
|
|
|
6.
丁焕峰. 珠三角城市制造业聚集与分工研究.
城市发展研究,2010,17(8):45-50
|
CSCD被引
1
次
|
|
|
|
7.
冯长春. 基于城际轨道交通流的珠三角城市区域功能多中心研究.
地理科学,2014,34(6):648-655
|
CSCD被引
37
次
|
|
|
|
8.
顾朝林. 巨型城市区域研究的沿革和新进展.
城市问题,2009(8):2-10
|
CSCD被引
9
次
|
|
|
|
9.
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广佛同城化项目组. 城镇密集地区城市规划合作的探索与实践:以"广佛同城"为例.
规划师,2010,26(9):47-52
|
CSCD被引
1
次
|
|
|
|
10.
郭腾云.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与方法的回顾.
地理科学进展,2009,28(1):111-118
|
CSCD被引
20
次
|
|
|
|
11.
金利霞. 广东省新一轮制造业产业空间重组及机制研究.
经济地理,2015,35(11):101-109
|
CSCD被引
7
次
|
|
|
|
12.
黎智枫. 珠三角区域转型下的香港生产性服务业研究.
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2016:10
|
CSCD被引
1
次
|
|
|
|
13.
李凤珍. 广佛同城化地区人口空间分布演变.
热带地理,2016,36(4):600-609
|
CSCD被引
3
次
|
|
|
|
14.
李国平. 中国区域空间结构研究的回顾及展望.
经济地理,2012,32(4):6-11
|
CSCD被引
7
次
|
|
|
|
15.
李红卫. 珠江三角洲城镇空间历史演变与趋势.
城市规划学刊,2005(4):22-27
|
CSCD被引
4
次
|
|
|
|
16.
李仙德. 城市群研究述评与展望.
地理科学,2012,32(3):282-288
|
CSCD被引
13
次
|
|
|
|
17.
李晓莉. 大珠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演变.
城市规划学刊,2008(2):49-52
|
CSCD被引
8
次
|
|
|
|
18.
李郇. 边界效应的测定方法及其在长江三角洲的应用.
地理研究,2006,25(5):792-802
|
CSCD被引
36
次
|
|
|
|
19.
李燕. 1998-2009年珠江三角洲制造业空间转移特征及其机制.
地理科学进展,2013,32(5):777-787
|
CSCD被引
20
次
|
|
|
|
20.
林耿. 大都市区消费空间的重构:以广佛同城化为例.
现代城市研究,2011,26(6):15-19
|
CSCD被引
2
次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