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江苏沿海滩涂围垦历史演变研究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idal flat reclamation in the Jiangsu coastal areas
查看参考文献34篇
文摘
|
近百年来江苏沿海进行了大规模的滩涂围垦开发。本研究评估了近代以来江苏沿海滩涂围垦历史演变情况,分析其演变机理。研究搜集整理了清末至今多种历史地形图、地方志、遥感资料,利用统计分析以及空间分析,定量地揭示近百年来江苏沿海围垦时空变化,并简要分析变化背后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在围垦的时间分布上,不同时期的历史围垦程度不同,其中民国时期1910年代和解放以后的1950年代的围垦规模分别为解放前和解放后的两个围垦高峰时期;(2)在围垦的空间分布上,总的来说,盐城市围垦面积最大,总量占全省总围垦面积近70%,南通、连云港市相对较少,而沿海三市围垦面积排名前五名的分别是大丰市、射阳县、连云区、响水县、如东县;(3)从围垦特点看,空间缓冲区分析显示历史上江苏沿海围垦多为鱼鳞似的圈围,用途则以农业生产、水产养殖、国营盐场为主,工业用地、港口建设用地大大不足,用地综合效益不高。 |
其他语种文摘
|
The large-scale tidal flats have been reclaimed in the Jiangsu coastal areas during the last centur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valuate and analyze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Jiangsu coastal reclamation. A variety of historical maps, local chronicles and remote sensing data are collected and collated since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spatial analysis are used to examine the temporal changes over the past century. The results are shown as follows. (1) The 1910s and 1950s are two relatively high-density periods before 1949 and after 1949. (2) The reclamation lands are mostly distributed in Yancheng, accounting for 70% of the total in Jiangsu coastal areas, and they are relatively small in Nantong and Lianyungang. In terms of the reclamation areas, the top five counties are Dafeng, Sheyang, Lianyungang, Xiangshui, and Rudong. (3) Buffer zon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pattern of Jiangsu coastal reclamation is like a mosaic fish-scale shape, and the reclamation lands are mainly used for agriculture, aquaculture, and salt industry, while less are used for industrial purpose and port construction. |
来源
|
地理学报
,2013,68(11):1549-1558 【核心库】
|
DOI
|
10.11821/dlxb201311010
|
关键词
|
江苏海岸带
;
滩涂围垦
;
历史演变
;
统计分析
;
空间分析
|
地址
|
1.
河海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南京, 210098
2.
江苏省土地勘测规划院, 南京, 210024
|
语种
|
中文 |
文献类型
|
研究性论文 |
ISSN
|
0375-5444 |
学科
|
海洋学 |
基金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
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
文献收藏号
|
CSCD:4984011
|
参考文献 共
34
共2页
|
1.
Wang Y. The mudflat coast of China.
Canadian Journal of Fisheries and Aquatic Sciences,1983,40(1):160-171
|
CSCD被引
19
次
|
|
|
|
2.
任美锷. 中国滩涂开发利用的现状与对策.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6(6):440-443
|
CSCD被引
8
次
|
|
|
|
3.
张长宽. 江苏沿海滩涂围垦空间布局研究.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9(2):206-212
|
CSCD被引
36
次
|
|
|
|
4.
Wang Ying.
Yellow Sea Radioactive Sand Ridges,2003
|
CSCD被引
1
次
|
|
|
|
5.
王颖.
黄海陆架辐射沙脊群,2002:29-228
|
CSCD被引
3
次
|
|
|
|
6.
韩进萍. 江苏沿海滩涂开发利用评价.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6(2):99-102
|
CSCD被引
7
次
|
|
|
|
7.
黄日富. 荷兰围海拦海工程考察的启示.
南方国土资源,2006(6):18-21
|
CSCD被引
4
次
|
|
|
|
8.
李荣军. 荷兰围海造地的启示.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6(3):31-34
|
CSCD被引
5
次
|
|
|
|
9.
刘洪滨.
国内外海湾城市发展研究,2009:90-98
|
CSCD被引
2
次
|
|
|
|
10.
罗艳. 国内外围填海工程对广东省的启示.
海洋开发与管理,2010,27(3):23-26
|
CSCD被引
3
次
|
|
|
|
11.
陈军冰. 沿海滩涂大规模围垦及保护关键技术研究概述.
水利经济,2012,30(3):1-6
|
CSCD被引
5
次
|
|
|
|
12.
金周益. 滩涂围垦的生态评价——以浙江省上虞市沥海滩涂围垦为例.
科技通报,2008,24(6):806-809
|
CSCD被引
5
次
|
|
|
|
13.
高宇. 人类围垦活动对上海崇明东滩滩涂发育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8):475-479
|
CSCD被引
31
次
|
|
|
|
14.
董慧勤. 对临港新城滴水湖及滩涂围垦工程档案管理的思考和建议.
上海建设科技,2006(3):57-58
|
CSCD被引
1
次
|
|
|
|
15.
王颖.
唐山港曹妃甸港区开发海岸动力地貌研究,2006
|
CSCD被引
6
次
|
|
|
|
16.
王文. 辐射沙脊群匡围工程布局优化研究.
水利经济,2012,30(3):20-26
|
CSCD被引
2
次
|
|
|
|
17.
中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成果编委会.
中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报告,1991
|
CSCD被引
1
次
|
|
|
|
18.
郭伟. 深圳围海造地对海洋环境影响的分析.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1(3):286-296
|
CSCD被引
42
次
|
|
|
|
19.
郑垂勇.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沿海滩涂大规模围垦及保护关键技术研究"专辑序言.
水利经济,2012,30(3):I-II
|
CSCD被引
1
次
|
|
|
|
20.
张长宽.
江苏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总报告,2011
|
CSCD被引
4
次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