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系有机质生气行为对储层致密化的可能影响及定量化评价
查看参考文献30篇
文摘
|
致密砂岩储层中蕴含的天然气资源潜力巨大,且在煤系地层中普遍分布,对储层致密化机制的认识关系到这类油气资源的有效勘探和开发.本文通过恢复煤系有机质在生物化学作用阶段和热成熟阶段的生气过程,发现煤系有机质在生气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CO_2,其体积可达烃类气的50%~70%,远远超过现今煤系成因天然气藏中的CO_2含量(0~5%).通过地质实例分析,发现缺失的气态CO_2相当一部分以固态碳酸盐形式在储层孔隙中沉淀下来.据估算,理想条件下1m~3准噶尔盆地侏罗系煤通过微生物和热力作用产生的CO_2,若完全转化为碳酸盐胶结物,体积高达0.32m~3,由此可见,该过程对煤系砂岩储层致密化起重要作用.由于煤生成烃类气和CO_2的动力学过程具有不同步性,在弱成岩阶段和高过成熟阶段存在两期CO_2规模产气期,与多期烃类气规模产气有所区别.研究指出,通过对具体地区致密储层天然气性质分析,可确定烃类气充注时间和CO_2关键生成期匹配性,从而确定致密储层烃类充注和成藏机制,这对于确定致密储层充注机制与模式具有科学和实际意义.需要强调的是,储层致密化过程是有机-无机、水-岩-烃复杂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本文仅指出该过程的重要性,CO_2与地层水离子结合转化为自生矿物的时空关系尚待深化探讨. |
来源
|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2013,43(7):1149-1155 【核心库】
|
关键词
|
煤系
;
致密储层
;
水-岩-烃相互作用
;
成岩作用
;
CO_2
;
碳酸盐胶结
;
生烃动力学
|
地址
|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提高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3
2.
胜利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 东营, 257015
3.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广州, 510640
|
语种
|
中文 |
文献类型
|
研究性论文 |
ISSN
|
1674-7240 |
学科
|
地质学 |
基金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院级项目
;
中国石油股份公司基础研发项目
|
文献收藏号
|
CSCD:4887709
|
参考文献 共
30
共2页
|
1.
谷江锐. 国外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外油田工程,2009,25:1-5
|
CSCD被引
16
次
|
|
|
|
2.
张水昌. 中国致密砂岩煤成气藏地质特征及成藏过程——以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与四川盆地须家河组气藏为例.
石油勘探与开发,2009,36:320-330
|
CSCD被引
56
次
|
|
|
|
3.
张哨楠. 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成因和讨论.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8,1:10-18
|
CSCD被引
1
次
|
|
|
|
4.
邹才能. 中国低孔渗大气区地质特征、控制因素和成藏机制.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9,39:1607-1624
|
CSCD被引
42
次
|
|
|
|
5.
黄大志.
陆相致密砂岩储层参数研究及表征. 博士学位论文,2009:1-50
|
CSCD被引
1
次
|
|
|
|
6.
朱如凯. 致密砂岩气藏储层成岩流体演化与致密成因机理——以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为例.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9,39:327-339
|
CSCD被引
109
次
|
|
|
|
7.
吕成福. 酒泉盆地酒东坳陷下白垩统低孔渗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天然气地球科学,2010,21:939-946
|
CSCD被引
7
次
|
|
|
|
8.
杨晓萍. 低渗透储层成因机理及优质储层形成与分布.
石油学报,2007,28:57-61
|
CSCD被引
147
次
|
|
|
|
9.
李嵘. 川西拗陷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对储层的影响.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8:147-155
|
CSCD被引
17
次
|
|
|
|
10.
Karen E H. Diagenesis, porosity evolution, and petroleum emplacement in tight gas reservoirs, Taranaki Basin, New Zealand.
J Sed Res,2007,77:1003-1025
|
CSCD被引
65
次
|
|
|
|
11.
Zhang L P. Diagenetic history of tight sandstones and gas entrapment in the Yulin Gas Field in the central area of the Ordos Basin, China.
Mar Petrol Geol,2009,26:974-989
|
CSCD被引
28
次
|
|
|
|
12.
Tobin R C. Reservoir quality modeling of tight-gas sands in Wamsutter field:Integration of diagenesis, petroleum systems, and generation data.
AAPG,2010,94:1229-1266
|
CSCD被引
31
次
|
|
|
|
13.
张哨楠.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其成因.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7:386-394
|
CSCD被引
43
次
|
|
|
|
14.
何琰. 隆昌北须二段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2:65-69
|
CSCD被引
11
次
|
|
|
|
15.
姜福杰. 致密砂岩气藏成藏过程中的地质门限及其控气机理.
石油学报,2010,31:49-54
|
CSCD被引
24
次
|
|
|
|
16.
李明诚. "动力圈闭"-低渗透致密储层中油气充注成藏的主要作用.
石油学报,2010,11:718-722
|
CSCD被引
1
次
|
|
|
|
17.
张晓峰.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下石盒子组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天然气工业,2010,11:34-38
|
CSCD被引
1
次
|
|
|
|
18.
柳少波.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烃源岩特征与油气资源潜力分析.
地学前缘,2005,12:59-63
|
CSCD被引
19
次
|
|
|
|
19.
Cramer B. Methane generation from coal during open system pyrolysis investigated by isotope specific, Gaussian distributed reaction kinetics.
Org Geochem,2004,35:379-392
|
CSCD被引
22
次
|
|
|
|
20.
Tissot B P.
Petroleum Formation and Occurrence:A New Approach to Oil and Gas Exploration,1978:76-80
|
CSCD被引
1
次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