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框架理论:接纳与承诺治疗的理论基础(述评)
查看参考文献14篇
文摘
|
这一理论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其关于语言和认知的观点和视角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模式,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尤其是刚刚开始接触的时候。而且任何理论的发展都有一个发展、证明的过程,RFT也处在这一过程之中。理论的提出者和支持者正通过大量的实验和实证研究一步步证明着该理论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
来源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2,26(11):877-880 【核心库】
|
关键词
|
关系框架理论
;
接纳与承诺治疗
;
推衍性刺激关系
;
关系反应
|
地址
|
1.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01
2.
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 北京, 100011
|
语种
|
中文 |
ISSN
|
1000-6729 |
学科
|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
基金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
文献收藏号
|
CSCD:4666394
|
参考文献 共
14
共1页
|
1.
曾祥龙. 接纳与承诺疗法的理论背景、实证研究与未来发展.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7):1020-1026
|
CSCD被引
20
次
|
|
|
|
2.
张婍. 接纳与承诺疗法的心理病理模型和治疗模式.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26(5):377-381
|
CSCD被引
1
次
|
|
|
|
3.
Hayes S C.
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the process and practice of mindful change. (2nd Ed),2011:32-59
|
CSCD被引
1
次
|
|
|
|
4.
Skinner B F.
Verbal behavior,1957:1-57
|
CSCD被引
1
次
|
|
|
|
5.
Gross A C. Relational frame theory:an overview of the controversy.
Analysis Verbal Behav,2009,25(3):87-98
|
CSCD被引
3
次
|
|
|
|
6.
杨连友. 关系框架理论--一种对人类语言和认知进行解释的新观点.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53(3):137-140
|
CSCD被引
1
次
|
|
|
|
7.
王沛. 内隐关系评估程序:内隐态度测量的新方法.
心理科学进展,2009,32(3):669-671
|
CSCD被引
1
次
|
|
|
|
8.
Hayes S C.
Relational frame theory:a post-Skinnerian account of human language and cognition,2001:21-50
|
CSCD被引
1
次
|
|
|
|
9.
Barnes-Holmes D. Relational frame theory and stimulus equivalence:conceptual and procedural issues.
Int J Psychol Psychol Ther,2004,4(2):181-214
|
CSCD被引
1
次
|
|
|
|
10.
Fox E J.
RFT online Tutoria,2012
|
CSCD被引
1
次
|
|
|
|
11.
Sautter R A. Empirical applications of Skinner' s analysis of verbal behavior with humans.
Analysis Verbal Behav,2006,22(1):35-48
|
CSCD被引
1
次
|
|
|
|
12.
Torneke N.
Learning RFT:an introduction to relational frame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2010:78-102
|
CSCD被引
1
次
|
|
|
|
13.
Weil T M. Establishing a deictic relational repertoire in young children.
Psychol Record,2011,61(4):371-390
|
CSCD被引
1
次
|
|
|
|
14.
Villatte M. Assessing perspective taking in schizophrenia using relational frame theory.
Psychol Record,2010,60(5):413-424
|
CSCD被引
1
次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