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关于我们

返回检索结果

北京清水河流域现代稀性泥石流物质选频释光特性
Selected frequency luminescence characteristics for modern turbulent debris flow materials in Qingshui River Basin,Beijing

查看参考文献16篇

周锐 1   魏明建 2   李东旭 3   张彬 1   刘兆文 4   刘超 3   何友兵 3  
文摘 采用BG2003释光谱仪对北京清水河流域达摩沟、西北山沟的稀性泥石流物质选频释光特性进行研究,并将其与云南蒋家沟流域现代粘性泥石流物质进行比较。研究表明:北京清水河流域泥石流物质样品受热激发后,290nm、310nm、400nm、480nm释光响应最为明显。储能电子主要源自的能级为4.28eV、4.00eV、3.50eV、2.58eV。用532nm绿光激发后,310nm、480nm释光响应最为明显,相应的储能电子主要源自的能级为4.00eV、2.58eV。采用选频释光技术能够区分清水河流域和蒋家沟流域的泥石流物质。该事实对进一步探索采用选频释光技术进行泥石流断代及泥石流物源识别具有基础性意义。
其他语种文摘 The selected frequency luminescence characteristics of turbulent debris flow materials of Damo Gully and Xibei Mount Gully were studied using BG2003 luminescence spectrograph,which was compared with the debris flow materials collected in Jiangjia gully basin,Yunnan.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luminescence response of the debris flow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Qingshui River basin is obvious at the wavelengths of 290 nm,310 nm,400 nm and 480 nm by thermal stimulating.Energy storage electron mainly originates from the energy levels of 4.28 eV,4.00 eV,3.50 eV and 2.58 eV.The luminescence reponse is obvious at the wavelengths of 310 nm and 480 nm by 532 nm green optical stimulation.The relevant energy storage electron mainly originates from the energy levels of 4.00 eV and 2.58 eV.The luminescence spectrogram can be used in distinguishing the debris flow from the Qingshui River Basin and Jiangjia Valley.It is significant to conduct further studies on utilizing selected frequency luminescence technology to dating debris flow materials and distinguishing the source of the materials.
来源 地理研究 ,2012,31(4):619-626 【核心库】
关键词 选频释光 ; 特性 ; 稀性泥石流
地址

1.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城市环境过程与数字模拟, 北京, 100048  

2.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资源环境与地理信息系统北京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城市环境过程与数字模拟, 北京, 100048  

3.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北京, 100048  

4. 天津师范大学人事处, 天津, 300387

语种 中文
ISSN 1000-0585
学科 地质学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北京市教委科技计划基金重点项目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文献收藏号 CSCD:4500037

参考文献 共 16 共1页

1.  张少全. 首都减灾圈的思考与建议. 地震,1993,10(5):47-61 CSCD被引 1    
2.  吴斌. 北京山区泥石流灾害现状及防治对策.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8,6(4):1-6 CSCD被引 2    
3.  洪惜英. 清水河流域泥石流成因分析及其防治对策. 水土保持通报,1991,11(4):20-24 CSCD被引 1    
4.  赵波. 北京西山清水河流域泥石流及危害预测. 北京地质,1996(3):1-14 CSCD被引 2    
5.  慎乃齐. 京西达摩沟泥石流形成条件与防治. 探矿工程,2003(z1):96-98 CSCD被引 1    
6.  李永化. 青藏高原东缘和邻区晚新生代泥石流活动规律及其成因. 地理研究,2002,21(5):561-568 CSCD被引 7    
7.  文安邦. 云南东川泥石流沟与非泥石流沟~(137)Cs示踪法物源研究. 泥沙研究,2003(4):52-56 CSCD被引 7    
8.  贾松伟. 利用磁性参数诊断泥石流沟道沉积物来源——以云南蒋家沟流域为例. 泥沙研究,2009(2):54-59 CSCD被引 10    
9.  李虎侯. BG1999选频光释光断代仪. 核技术,2001,24(12):961-963 CSCD被引 10    
10.  何易平. 浅析泥石流堆积物的光谱特征———以蒋家沟泥石流堆积物为例.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0,11(4):346-350 CSCD被引 1    
11.  魏明建. 沙漠砂的选频释光特征. 原子能科学技术,2006,40(5):521-524 CSCD被引 2    
12.  刘兆文. 蒋家沟流域古泥石流物质选频释光特征研究. 原子能科学技术,2008,42(S1):362-366 CSCD被引 2    
13.  李东旭. 北京以北沙漠砂样的选频释光特征研究. 核技术,2009,32(2):105-109 CSCD被引 3    
14.  刘兆文. 蒋家沟流域现代泥石流物质选频光释光特征初步研究. 核技术,2009,32(2):127-130 CSCD被引 5    
15.  李虎侯. GB2003释光谱仪.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4,24(2):111-113 CSCD被引 12    
16.  周锐. 北京清水河流域现代稀性泥石流表层物质热释光本底初步研究. 核电子学和探测技术,2010,30(8):1059-1062 CSCD被引 6    
引证文献 1

1 周锐 一种天然正长石的释光特性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3,33(6):1631-1635
CSCD被引 0 次

显示所有1篇文献

论文科学数据集
PlumX Metrics
相关文献

 作者相关
 关键词相关
 参考文献相关

版权所有 ©2008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政编码:100190 联系电话:(010)82627496 E-mail:cscd@mail.las.ac.cn 京ICP备05002861号-4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2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