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进展
Review on Carbon Budget of the Grassland Ecosystems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查看参考文献66篇
文摘
|
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仍然是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青藏高原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使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在区域碳收支平衡中占有主导地位,但研究方法等不同使得碳收支估算结果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气候变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植被初级生产力和生物量,由此补偿了气候变暖导致的土壤有机碳分解释量,使青藏高原草地植被仍然发挥着碳汇的功能。而人类放牧活动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较为复杂。因此,如何区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机制,定量评价未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碳源/汇格局的可能变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
其他语种文摘
|
Terrestrial ecosystem carbon budget is a hot topic in the research on global climate change.The grassland of Qinghai-Tibet Plateau,which is sensitive to climate change,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gional carbon balance.However,there is great uncertainty in the estimation on the spatial-temporal pattern of carbon budget due to different methods and some other reasons.To some extent,climate warming results in the increase of vegetation primary productivity and biomass in the alpine meadow ecosystem,which may compensate the decomposition release of soil organic carbon.Hence,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grassland still functions as a carbon sink.The effects of human activities,such as overgrazing,on grassland ecosystems are very complex.Therefore,under the impacts of future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how to distinguish the influence of climate change from that of human activities on ecosystems,and how to quantitatively assess carbon source / sink pattern,are a very interesting research field,but also a great challenge,especially on the plateau. |
来源
|
地理科学进展
,2012,31(1):123-128 【核心库】
|
关键词
|
草地生态系统
;
气候变暖
;
草地退化
;
碳收支
;
青藏高原
|
地址
|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100101
2.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南昌, 330022
|
语种
|
中文 |
文献类型
|
研究性论文 |
ISSN
|
1007-6301 |
学科
|
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
基金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西部行动计划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国家973计划
|
文献收藏号
|
CSCD:4437313
|
参考文献 共
66
共4页
|
1.
曾永年. 黄河源区高寒草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分布特征.
地理学报,2004,59(4):497-504
|
CSCD被引
30
次
|
|
|
|
2.
赵锦梅.
祁连山东段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土壤有机碳储量的研究,2006
|
CSCD被引
5
次
|
|
|
|
3.
石福孙. 川西北亚高山草甸植物群落结构及生物量对温度升高的响应.
生态学报,2008,28(11):5286-5293
|
CSCD被引
53
次
|
|
|
|
4.
闫淑君. 福建近41年气候变化对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影响.
山地学报,2001,19(6):522-526
|
CSCD被引
17
次
|
|
|
|
5.
祁彪.
青海环湖地区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土壤碳储量的研究,2005
|
CSCD被引
6
次
|
|
|
|
6.
樊江文. 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影响因素.
中国草地,2003,25(6):51-58
|
CSCD被引
60
次
|
|
|
|
7.
汤懋苍. 关于青藏高原是气候变化启动区的分析事实.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选,1992
|
CSCD被引
6
次
|
|
|
|
8.
冯松. 青藏高原是我国气候变化启动区的新证据.
科学通报,1998,43(6):633-636
|
CSCD被引
241
次
|
|
|
|
9.
Liu X. Climatic warming in the Tibetan plateau during recent decad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matology,2000,20(14):1729-1742
|
CSCD被引
406
次
|
|
|
|
10.
姚檀栋. 青藏高原环境变化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及其适应对策.
地球科学进展,2006,21(5):459-463
|
CSCD被引
126
次
|
|
|
|
11.
马致远. 三江源地区水资源的涵养和保护.
地球科学进展,2004,19(Suppl):108-111
|
CSCD被引
7
次
|
|
|
|
12.
黄铁青. 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二期)项目布局与初步进展.
地球科学进展,2007,22(9):888-895
|
CSCD被引
7
次
|
|
|
|
13.
赵新全. 三江源区生态环境退化、恢复治理及其可持续发展.
科技与社会,2005,20(6):471-476
|
CSCD被引
17
次
|
|
|
|
14.
刘林山.
黄河源地区高寒草地退化研究:以达日县为例,2006
|
CSCD被引
3
次
|
|
|
|
15.
张镱锂. 黄河源地区草地退化空间特征.
地理学报,2006,61(1):3-14
|
CSCD被引
94
次
|
|
|
|
16.
刘纪远. 近30年来青海三江源地区草地退化的时空特征.
地理学报,2008,63(4):364-376
|
CSCD被引
151
次
|
|
|
|
17.
汪诗平.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植被退化原因及其保护策略.
草业学报,2003,12(6):1-9
|
CSCD被引
64
次
|
|
|
|
18.
王俊峰.
长江源区沼泽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变化及其碳平衡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2008
|
CSCD被引
4
次
|
|
|
|
19.
王绍强. 中国陆地土壤有机碳库的估算.
地理研究,1999,18(4):349-356
|
CSCD被引
178
次
|
|
|
|
20.
Fan J. Carbon storage in the grasslands of China based on field measurements of above-and below-ground biomass.
Climatic Change,2008,86(3):375-396
|
CSCD被引
108
次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