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县域经济差异时空演变
Temporal-Spatial Change of the County-level Economic Disparities in Jiangsu Province
查看参考文献21篇
文摘
|
应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ESDA)及变异系数方法,取江苏省65个县(市)的经济指标为测度因子,对江苏省县域经济的总体发展趋势,全局及局部空间差异进行研究,发现:各县市经济存在强烈地空间自相关性且空间差异增大,呈明显的二元结构特征,极化态势与经济差异变化趋同;LISA分析显示苏南和苏北地区已形成了与周边地区显著相似的块状面域,南北差异仍是导致省内经济差异的主要因素,南北的极化作用明显大于扩散,在循环累积因果的作用下南北极化的"哑铃状"空间格局将进一步扩大 |
其他语种文摘
|
By using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statistical indicators, this paper uses a composite index constituted by 23 economic indicators for 67 counties in 1999-2007,to carry out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changes in the spatial pattern evolu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nty level economies. The following re-sults are obtained. Firs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a strong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d the regional econom-ic differences will increase in the future.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trend of "polarization"are consistent. By the LISA analysis we can know that the counties tend to have the similar trends of narrowing the disparities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the disparities between the south and the north are the main reason resulting in regional economic disparities. Moreover, polarization and Dumbbell-shaped pattern will develop further be-cause of the cumulative effects |
来源
|
地理科学进展
,2011,30(2):224-230 【核心库】
|
关键词
|
区域经济差异
;
加权变异系数
;
ESDA
;
时空演变
;
江苏省
|
地址
|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南京, 210093
|
语种
|
中文 |
文献类型
|
研究性论文 |
ISSN
|
1007-6301 |
学科
|
自然地理学 |
文献收藏号
|
CSCD:4136655
|
参考文献 共
21
共2页
|
1.
陆大道. 我国区域政策实施效果与区域发展的基本态势.
地理学报,1999,54(6):496-508
|
CSCD被引
55
次
|
|
|
|
2.
陆大道. 论我国区域发展与区域政策的地学基础.
地理科学,2000,20(6):487-493
|
CSCD被引
56
次
|
|
|
|
3.
覃成林.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空间特征及其政策含义研究.
地域研究与开发,1998,17(2):36-40
|
CSCD被引
17
次
|
|
|
|
4.
李小建. 20世纪90年代中国县际经济差异的空间分析.
地理学报,2001,56(2):136-146
|
CSCD被引
139
次
|
|
|
|
5.
吴殿廷. 中国三大地带经济增长差异的系统分析.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20(2):10-16
|
CSCD被引
11
次
|
|
|
|
6.
周玉翠. 近10年中国省际经济差异动态变化特征.
地理研究,2002,21(6):781-791
|
CSCD被引
43
次
|
|
|
|
7.
甄峰.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空间极化研究.
地理科学,2000,20(5):403-411
|
CSCD被引
23
次
|
|
|
|
8.
仇方道. 江苏省县域综合实力评价及区域分异特征.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19(6):65-70
|
CSCD被引
7
次
|
|
|
|
9.
刘兆德. 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空间极化研究.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23(6):82-88
|
CSCD被引
8
次
|
|
|
|
10.
郭腾云. 近50年来我国区域经济空间极化的变化趋势研究.
经济地理,2004,24(6):743-748
|
CSCD被引
6
次
|
|
|
|
11.
刘慧. 区域差异测度方法与评价.
地理研究,2006,25(4):710-719
|
CSCD被引
107
次
|
|
|
|
12.
鲁凤. 基于不同区划系统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分解研究.
人文地理,2006(2):77-82
|
CSCD被引
11
次
|
|
|
|
13.
鲁凤. 基于二阶段嵌套锡尔系数分解方法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
地理科学,2006,21(2):77-82
|
CSCD被引
1
次
|
|
|
|
14.
欧向军. 江苏省区域经济极化及其动力机制定量分析.
地理学报,2004,59(5):791-799
|
CSCD被引
37
次
|
|
|
|
15.
胡良民. 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时空格局研究.
地理科学进展,2002,21(3):268-274
|
CSCD被引
33
次
|
|
|
|
16.
鲁凤.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统计分析.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44-53
|
CSCD被引
15
次
|
|
|
|
17.
孟斌. 基于空间分析方法的中国区域差异研究.
地理科学,2005,25(4):393-401
|
CSCD被引
139
次
|
|
|
|
18.
李秀亮. 东北三省区域经济极化的新格局.
地理科学,2008,28(6):722-729
|
CSCD被引
1
次
|
|
|
|
19.
覃成林. 河南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研究.
地理研究,2007,26(3):548-557
|
CSCD被引
23
次
|
|
|
|
20.
伍世代. 中国东南沿海区域经济差异及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地理学报,2008,63(2):123-135
|
CSCD被引
48
次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