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2006年玛纳斯河流域水系结构时空演变及驱动机制分析
Temporal-spatial Evolution of Stream Construction and Its Driving Forces in Manas River Basin During 1958-2006
查看参考文献19篇
文摘
|
为了研究玛纳斯河流域水系结构演变状况, 利用其1958、1976、1987、2006年4期遥感影像图, 在ArcInfo支持下进行目视解译, 根据解译结果, 定量分析了水系长度、密度、分枝比、长度比和分维等参数的变化特征, 并探讨其主要驱动因素. 研究表明: 1958-2006年玛纳斯河流域水系变化满足Horton定律, 水网数目及河道平均长度随水网级别呈几何级数变化, 并且水网密度、水系长度比、分枝比等参数持续增大; 流域内绿洲地区水网密度高于南部源流山区与北部荒漠区, 这种区域差异是由不同生态经济单元的自然生态环境类型、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综合发展需求及生态修复重建等方面共同决定的; 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量近50年来不断增加, 人口数量持续攀升, 耕地与绿洲面积不断扩大等因素是玛纳斯河流域水网结构演变的主要驱动力. 然而耕地不能无限扩大, 绿洲也不能过度扩张, 要以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为限, 因此确定合理的绿洲面积, 优化水系结构,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
其他语种文摘
|
This paper analyzes dynamic changes of length, density, branching ratio, length ratio and fractal dimension of the river networks and their driving factors based on the visual interpretation of remote sensing image of Manas River Basin during 1958,1976,1987 and 2006 by using the software of Arc/Info. In the results, the changes of the river networks obey Horton's law, with geometric changes of stream number and average length and with continuous increase of river density, length ratio and branching ratio. River density of oases in the basin i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southern mountainous areas and the northern deserts. This is determined by the eco-environment, social-economic, synconditions, integrated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those areas. The increase of water quantity, population, and areas of cultivated lands and oases are the main driving factors. The expansion of cultivated land and oases is limited by water carrying capacity, therefore,it will become the key tasks to make rational plans for oases,to optimize river system structure and to improve water use efficiency |
来源
|
地理科学进展
,2010,29(9):1129-1136 【核心库】
|
关键词
|
玛纳斯河流域
;
水系结构
;
Horton定律
;
时空演变
;
驱动力
|
地址
|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乌鲁木齐, 830011
|
语种
|
中文 |
文献类型
|
研究性论文 |
ISSN
|
1007-6301 |
学科
|
自然地理学 |
基金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
文献收藏号
|
CSCD:3986055
|
参考文献 共
19
共1页
|
1.
孟飞. 高强度人类活动下河网水系时空变化分析--以浦东新区为例.
资源科学,2005,27(6):156-161
|
CSCD被引
13
次
|
|
|
|
2.
贺建桥. 2006年黑河水系典型流域冰川融水径流与出山径流的关系.
中国沙漠,2008,28(6):1186-1189
|
CSCD被引
17
次
|
|
|
|
3.
辛渝. 博州不同级别降水及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
中国沙漠,2008,28(2):362-369
|
CSCD被引
15
次
|
|
|
|
4.
王鹏祥. 中国西北近45 a来极端高温事件及其对区域性增暖的响应.
中国沙漠,2007,27(4):649-655
|
CSCD被引
53
次
|
|
|
|
5.
蓝永超. 全球气候变暖情景下黑河山区流域水资源的变化.
中国沙漠,2005,25(6):863-868
|
CSCD被引
35
次
|
|
|
|
6.
贾文雄. 祁连山及河西走廊气候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
中国沙漠,2008,28(6):1151-1155
|
CSCD被引
34
次
|
|
|
|
7.
黄奕龙. 快速城市化地区水系结构变化特征——以深圳市为例.
地理研究,2008,27(5):1212-1220
|
CSCD被引
37
次
|
|
|
|
8.
龚家栋. 黑河上游水系发育特征分析.
中国沙漠,2000,20(4):389-392
|
CSCD被引
4
次
|
|
|
|
9.
杨凯. 感潮河网地区水系结构特征及城市化响应.
地理学报,2004,59(4):557-564
|
CSCD被引
66
次
|
|
|
|
10.
韩昌来. 太湖水系结构特点及其功能的变化.
湖泊科学,1997,9(4):300-306
|
CSCD被引
26
次
|
|
|
|
11.
李义玲. 干旱区典型流域近30a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和景观破碎化分析——以玛纳斯河流域为例.
中国沙漠,2008,28(6):1050-1057
|
CSCD被引
34
次
|
|
|
|
12.
李俊峰. 玛纳斯河流域生态与环境需水研究.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20(6):9-14
|
CSCD被引
3
次
|
|
|
|
13.
张凤华. 新疆玛河流域绿洲土壤特性空间分异与合理开发模式.
水土保持学报,2005,19(6):53-56
|
CSCD被引
16
次
|
|
|
|
14.
La Barbera P. Fractal geometry of river networks.
Eos Trans., Am. Geophys. Union,1987,68(44):1276
|
CSCD被引
1
次
|
|
|
|
15.
冯平. 河流形态特征的分维计算方法.
地理学报,1997,52(4):324-330
|
CSCD被引
69
次
|
|
|
|
16.
雷会珠. 黄土高原分形沟网研究.
山地学报,2001,19(5):474-477
|
CSCD被引
16
次
|
|
|
|
17.
董锁成. 中国西部生态--经济区的主要特征与症结.
资源科学,2005,27(6):103-111
|
CSCD被引
4
次
|
|
|
|
18.
包晓斌. 流域生态经济区划的应用研究.
自然资源,1997(5):8-13
|
CSCD被引
7
次
|
|
|
|
19.
新疆生态功能区划委会.
新疆生态功能区划,2005:54-58
|
CSCD被引
1
次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