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关于我们

返回检索结果

黑龙江省粮食生产与三江平原湿地协调发展水平的评价
Assessment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Level between Grain Production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Wetland in Sanjiang Plain

查看参考文献10篇

严冬 1   夏军 1   王立新 2   李云成 3  
文摘 为寻求黑龙江省农作物播种面积和湿地面积两者间的合理比例,使之既能保证粮食生产,又能维持湿地的必要功能,论文首先用模糊评价方法对历年黑龙江省粮食生产效益和湿地效益分别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对反映两方面和谐共存程度的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这一时期的农业生产和湿地环境是比较协调的。该时期农作物播种面积为870×10^4hm^2,三江平原湿地面积约为195×10^4hm^2。此结果可以作为设定三江平原湿地恢复程度的一个参考标准。在该标准下,按高单产水平计算,黑龙江省可提供2930×10^4t粮食,而三江平原湿地植物和鸟类的种类数约可分别恢复到建国时水平的70%和80%。
其他语种文摘 There are always contradictions between grain production and wetland protection,but the reality requires that these two aspects coexist harmoniously.In order to seek a rational proportion between the sown area of crops and wetland area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this paper first uses fuzzy appraisal method to evaluate the benefits of grain production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of the wetland protection in Sanjiang Plain in past years.On this basis,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level reflecting the degree of harmonious coexistence of the two aspects has been assessed.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grain production was relatively coordinated with the wetland environment from the end of the 1970s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1980s.During this period, the sown area of the crops was 870×10^4ha and the wetland in Sanjiang Plain was 195×10^4ha, which can be taken as a reference standard when defining the level of wetland restoration. Under this standard,Heilongjiang Province can provide 2 930×10^4t of grain at high per unit area yield level and the species of plants and birds of Sanjiang Plain wetland can resume to about 70% and 80% of the level at time the PRC was founded respectively.
来源 自然资源学报 ,2006,21(1):73-78 【核心库】
关键词 黑龙江省 ; 粮食生产 ; 三江平原 ; 湿地 ; 评价
地址

1.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 430072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土地覆被变化与土地资源研究室, 北京, 100101  

3.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01

语种 中文
文献类型 研究性论文
ISSN 1000-3037
学科 社会科学总论
基金 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
文献收藏号 CSCD:2238024

参考文献 共 10 共1页

1.  侯伟. 三江平原挠力河流域50年代以来湿地退缩过程及驱动力分析. 自然资源学报,2004,19(6):725-731 CSCD被引 4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1989-2003) CSCD被引 1    
3.  黑龙江省统计局. 黑龙江省统计局. 黑龙江统计年鉴(1989-2003) CSCD被引 1    
4.  刘红玉. 流域湿地景观变化及其累积效应研究--三江平原典型流域为例[D]. 流域湿地景观变化及其累积效应研究--三江平原典型流域为例,2004 CSCD被引 2    
5.  张树清. 三江平原湿地消长与区域气候变化关系研究. 地球科学进展,2001,16(6):836-841 CSCD被引 44    
6.  汪爱华. RS和GIS支持下的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动态变化研究. 地理科学,2002,22(5):636-640 CSCD被引 95    
7.  李颖.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生态效应. 地理科学,2002,22(6):677-682 CSCD被引 73    
8.  汪爱华.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变化. 生态学报,2003,23(2):237-243 CSCD被引 72    
9.  夏军. 博斯腾湖水资源可持续利用[M]. 博斯腾湖水资源可持续利用,2003:177-178 CSCD被引 1    
10.  张锋. 中国湿地物种多样性与生境面积关系及其生态学机理的模拟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2004,24(3):392-395 CSCD被引 11    
引证文献 5

1 张春丽 三江自然保护区生态建设与替代生计选择研究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8,24(4):420-423
CSCD被引 3

2 张春丽 湿地退耕还湿与替代生计选择的农民响应研究——以三江自然保护区为例 自然资源学报,2008,23(4):568-574
CSCD被引 15

显示所有5篇文献

论文科学数据集
PlumX Metrics
相关文献

 作者相关
 关键词相关
 参考文献相关

版权所有 ©2008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政编码:100190 联系电话:(010)82627496 E-mail:cscd@mail.las.ac.cn 京ICP备05002861号-4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2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