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13万年以来洛川黄土剖面中Porg/Pinorg分布及其古气候指示意义
Porg/Pinorg fluctuation in the Luochuan loess section during the last 130 ka and its paleoclimatic significance
查看参考文献26篇
文摘
|
对末次间冰期以来洛川黄土进行了有机磷/无机磷(P_(org)/P_(inog))比值测量。结果表明,黄土中P_(org0/P_(inorg)比值的分布主要受降水量和温度的影响,是有机磷和无机磷在不同时期随气候变化相互转化的结果。此指标的变化与黄土-古土壤的变化大致相关,与洛川黄土磁化率曲线相一致,与深海氧同位素可进行很好的对比。此比值与夏季风强弱程度乃至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密切的联系。P_(org)/P_(inorg)比值可作为一种反映古气候环境变迁的新指标。 |
其他语种文摘
|
Porg/Pinorg ratio in the Luochuan loess section during the last 130 ka is measured, which is affected by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resulting from conversion of both Porg and Pinorg each other with variation of paleoclimate during different geological periods. Porg/Pinorg ratio variation correlates with loess-paleosol sequence. Porg/Pinorg ratio is consistent with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in the Luochuan loess section. Variation of Porg/Pinorg ratio has an obviously close relation with intensity of summer monsoon, and can match well the marine oxygen-isotope records. Therefore, a new proxy recording paleoclimatic variation, Porg/Pinorg ratio, is established. Key words: Porg/Pinorg; paleoclimate; 130 ka; loess; Luochuan. |
来源
|
地球化学
,2003,32(4):343-348 【核心库】
|
关键词
|
有机磷/无机磷(Porg/Pinorg)
;
古气候
;
13万年
;
黄土
;
洛川
|
地址
|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矿床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贵州, 贵阳, 550002
|
语种
|
中文 |
文献类型
|
研究性论文 |
ISSN
|
0379-1726 |
学科
|
地质学 |
基金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文献收藏号
|
CSCD:1312274
|
参考文献 共
26
共2页
|
1.
An Zhisheng.
Quatern Res,1991,36(1):29-36
|
CSCD被引
334
次
|
|
|
|
2.
鹿化煜. 黄土高原黄土粒度组成的古气候意义.
中国科学.D,1998,28(3):278-283
|
CSCD被引
261
次
|
|
|
|
3.
韩家楙.
第四纪研究,1995,15(2):130-138
|
CSCD被引
2
次
|
|
|
|
4.
韩家楙.
第四纪研究,1995,15(4):367-377
|
CSCD被引
4
次
|
|
|
|
5.
盛雪芬. 不同粒级黄土-古土壤中碳酸盐碳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及其古环境意义.
地球化学,2002,31(2):105-112
|
CSCD被引
21
次
|
|
|
|
6.
沈承德.
第四纪研究,1989,9(2):169-176
|
CSCD被引
4
次
|
|
|
|
7.
顾兆炎. 中国第四纪黄土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第四纪研究,2000,20(1):41-55
|
CSCD被引
45
次
|
|
|
|
8.
谭红兵. 高原黄土Sr、CaO的古气候意义以及记录的环境变化.
地球化学,2002,31(5):409-414
|
CSCD被引
15
次
|
|
|
|
9.
童国榜.
黄土第四纪地质全球变化.第四集,1996:32-45
|
CSCD被引
1
次
|
|
|
|
10.
Ding Z L.
Quatern Res Rev,1994,13:39-70
|
CSCD被引
1
次
|
|
|
|
11.
Liu T S.
Annu Rev Earth Planet Sci,1998,26:111-145
|
CSCD被引
129
次
|
|
|
|
12.
安芷生. 最近130ka中国的古季风-I.古季风纪录.
中国科学.B,1991,21(10):1076-1081
|
CSCD被引
61
次
|
|
|
|
13.
杨石岭. 7.0 Ma以来中国北方风尘沉积的游离铁/全铁值变及其古季风指示意义.
科学通报,2000,45(22):2453-2456
|
CSCD被引
17
次
|
|
|
|
14.
Chen J.
Quatern Res,1999,51(3):215-219
|
CSCD被引
127
次
|
|
|
|
15.
陈骏. 最近2.5Ma以来黄土高原风尘化学组成的变化与亚洲内陆的化学风化.
中国科学.D,2001,31(2):136-145
|
CSCD被引
108
次
|
|
|
|
16.
刘东生.
黄土与环境,1985:44-302
|
CSCD被引
46
次
|
|
|
|
17.
孙鸿烈.
土壤理化分析与部面描述,1996:38-40
|
CSCD被引
1
次
|
|
|
|
18.
于天仁.
土壤分析化学,1988:113-114
|
CSCD被引
1
次
|
|
|
|
19.
张秀梅. 河口、海湾沉积磷在全球变化区域响应研究中的意义.
地理科学进展,2001,20(2):161-168
|
CSCD被引
3
次
|
|
|
|
20.
孙建中.
黄土高原第四纪,1991:113-120
|
CSCD被引
10
次
|
|
|
|
|